“新基建”呼唤数据中心“整合者”
作为“新基建”的基础设施,搞清数据中心与“新基建”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中心在“新基建”中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和价值,是非常有必要而且也是十分紧迫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数据中心全行业未来的发展。 其中最突出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数据中心产业发展集中度的问题。 我国的数据中心建设速度之快超乎一般人的想象。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大约有7.4万个,约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的23%,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227万架,在用IDC数据中心为2213个。而在整个数据中心市场排名靠前的欧美和日本市场,整合早就是大势所趋,超大型和大型数据中心的比例越越高。数据显示,美国超大型数据中心已占全球总量的40%。 虽然在我国数据中心领域并不缺少在国内国外上市的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和规模的公司,但是这些排名靠前的数据中心厂商彼此之间并没有拉开距离,缺少“鹤立鸡群”的角色,这也反映出整个产业集中度并不高。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的第三方数据中心大约占整体数据中心市场的40%-45%。 在“新基建”这样利好因素的促进下,数据中心市场未来的发展必然会进入到高度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的程度,从而导致不断洗牌,最终产业发展将走向集中,数据中心市场将产生真正的“王者”。现在的欧美数据中心市场就是未来的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写照。未来在中国也可能会出现像Equinix这样的数据中心“巨无霸”企业。 简言之,中国数据中心市场需要进一步整合,而“新基建”的出现很可能会加速整合的到来。谁能成为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整合者”?是经常性地扮演颠覆者的大型互联网企业,还是那些从现有的数据中心和IDC厂商中杀出重围的企业?现在来看还充满悬念。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那个“整合者”姓甚名谁,但是我们可以梳理出“整合者”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这样就更容易发现那个“潜在的整合者”。 “整合者”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入围条件。 第一,强大的资本实力。众所周知,数据中心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高投入。虽然现在“轻资本运营”是个时髦词,但是说到底,数据中心的“风火水电”不能凭空而来,它们要实实在在地矗立在那里。运维和服务可以轻量化,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还是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资金的来源清清楚楚地摆在那里——国家和政府、国内的投行和金融机构、某些行业的头部企业,以及外资等,关键看谁有能力实现资本投入的最大化和有效配置。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