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下一个比亚迪?
马斯克有自己的成本要控制,津贺一宏同样面临盈利压力,不愿继续投入扩大产能。在长期磨合后,松下、特斯拉双方都不想为对方患上“依赖症”,于是,独家供应关系再也维持不下去,松下与丰田展开合作,而特斯拉则牵手了LG化学。 不过,对于部分特斯拉车主而言,LG化学虽然补足了特斯拉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但并非良配。国产Model 3分别搭载了来自LG化学、松下的电池,仅从参数看,两家电池差异不大,但据媒体报道,大量特斯拉车主实测,使用LG化学电芯的车辆实际续航里程低于使用松下电芯的Model 3。 特斯拉还将“橄榄枝”抛向了宁德时代,双方在今年2月份签订了为期两年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供货协议,且将于7月正式开始供货。业内人士分析,宁德时代的电池供应将为特斯拉提供进一步降价空间。 5月11日,宁德时代副总经理兼董秘蒋理透露,供货不限于磷酸铁锂或者三元锂电池。具体采购情况,由特斯拉根据自身需求以订单方式确定,且特斯拉与宁德时代的合作不局限于国内。 不过,特斯拉自产电池是否会影响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始终是市场担忧的问题。对此,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马斯克告诉我,特斯拉希望自己做电池。据我了解,他们的技术路线对我们不会有冲击,双方在共同探讨如何把电池做得更好。” 目前能够看到的是,不管是独家供应商还是引入多供应商,乃至自产电池,特斯拉的核心诉求都是降低成本、提高产能。未来,自产电池一旦量化,在提高产能的同时,拥有最大话语权的特斯拉成本势必大幅下降,即便仍需引入其它电池供应商,自产电池也会成为特斯拉的“压价利器”。 事实上,随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量产及零部件国产化率的提升,中国市场已然成了特斯拉产能提升、降低成本的乐土。4月30日,特斯拉CFO扎克·科克霍恩表示,在生产成本方面,上海生产一台Model 3的成本已经降到了美国加州费利蒙特工厂所需成本以下了。 不过,这可能不会是特斯拉追求的低成本终点。 早在2016年,马斯克即表示:“对于打造出一辆大多数人都能买得起的电动车型我感到非常兴奋,而未来特斯拉还会推出更加便宜的车型。就拿Model 3来说,我们的目标是让超过半数的人都能买得起这一车型。但在未来的第四代、更小型的车型上,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这一车型。” 占据大量成本的动力电池仍由外部供给,Model 3显然并不能实现马斯克这一目标。特斯拉在降低成本上,仍然任重道远。 压力与傲慢 从汽车厂商进军产业链中游锂电池生产的背后,除了降本提产,还有特斯拉的盈利压力。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霸主,特斯拉自带耀眼光环,但盈利困难始终是其挥之不去的阴影,成立近17年,特斯拉只在近几年做到几次季度盈利,至今未能实现年度盈利。 盈利不及预期,马斯克就在成本上动刀,压低动力电池采购价、裁员及关闭线下门店等都是特斯拉“节衣缩食”的手段。但要维持盈利,仅靠节流显然解决不了问题,开源也是重中之重。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特斯拉最大的海外市场,马斯克对此寄予厚望。 不过,新能源汽车消费并非主流,且中国车市充斥大量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分散了市场份额。对于特斯拉而言,即便其已经具备足够影响力,但要占据更多市场,依然要靠“抢”。 “价格屠夫”特斯拉祭出杀招:不断下调汽车售价,打降价促销牌。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