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要把两大韩国巨头拉下马!国产屏幕上位之路
在上游材料、生产设备上的优势,让韩国三星、LGD 等厂商在起跑线上就大幅领先了对手。从 2007 年开始,他们的产能和增长率一直保持领先,并且在技术上一直处于引领地位。 ▲日韩厂商 OLED 产能 规则从来都是胜者制定的,目前市场主流的 OLED 生产要么采用三星的 "LTPS-TFT 基板 +RGB OLED" 技术路线,要么采用 LGD 的 "Oxide 基板+白光 " 技术路线。但不管走哪条路,核心技术都被牢牢把握在二者手中。 三、技术封锁下另辟蹊径,国内下游厂商支持 由于蒸镀技术是生产 OLED 面板最成熟且稳定的方案,因此每个入局的玩家都避不开蒸镀机。而三星这样的垄断,让国内厂商不得不寻找新的技术突破点。 喷墨打印技术目前是国内厂商普遍选择的另一条道路。既然 OLED 屏幕的每个像素点可以蒸上去,那么就同样可以 " 印 " 出来。 喷墨打印技术就是使用 " 喷 "OLED 材料的方式来制作显示器的有机材料膜层,通过喷墨印刷设备上的多个印刷喷头,将不同颜色的聚合物发光材料溶液精确的沉积在 ITO 玻璃基板的隔离柱槽中,从而构成可发光的像素。 与蒸镀技术相比,喷墨打印技术可以节省 90% 的 OLED 面板原材料。并且喷墨打印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成品的使用寿命,该技术也更容易适应大尺寸基板的切割需要,可以顺应高代线处理大尺寸基板的趋势。 不过目前喷墨打印技术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减小像素间的差异、提升设备的喷墨精度。对于喷墨打印技术来说,油墨稳定性其实不是最大的问题,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才是真正的挑战所在。 当然,采用喷墨打印技术生产的 OLED 屏幕,其显示效果和性能表现与三星、LGD 等厂商采用蒸镀技术生产的高端 OLED 屏幕尚有一定差距。该技术更像是一种折中方案,也是国内厂商艰难探索后找到的一条出路。 除了厂商们自身的努力探索,国际贸易形势也如同一只 " 上帝之手 ",推动着中国 OLED 产业的发展。 由于当前的贸易摩擦,供应链安全成为了科技行业的关注焦点,不少下游终端品牌厂商都意识到战略性培养自主健全供应链的重要性,而屏幕作为手机产业链的核心部件,成为了厂商们关注的重点。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