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暴涨230%市值逼近千亿 AI芯片第一股何时迎来“寒武纪”?
寒武纪2019年的第二大客户沣东仪享去年贡献18%的收入,同样是政府客户,其系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旗下公司。这笔订单似乎也顺理成章,就在去年6月,寒武纪与西咸新区达成协议,寒武纪将西部总部落户西咸新区。不过,该项目或为一次性收入,寒武纪也未提到与之有关的在手订单。 今年上半年,由于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新客户拓展不顺及疫情影响,寒武纪预计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约12%至16%,约为8200万元至8600万元;其中IP业务预计收入仅有500万元至550万元,同比下降约83%;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预计收入约6300万元至6500万元,亦有微降,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今年才进行销售,营收仅有440万元至 530万元。 显然,寒武纪的终端产品亟需寻找替代客户,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而依靠中科院背景做大的云端产品和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则让市场对其独立开展业务的能力和未来的持续性表示担忧,今年才进入商用阶段边缘端产品亦需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这些无不反应了寒武纪的商业化落地难题。实际上,整体AI芯片行业在经过前期非理性爆发,泡沫破灭之后,也开始寻求商业化破局,推动技术变现,估值还是需要实打实的业绩作为支撑。 截止去年底,寒武纪销售团队仅26人,占比仅3%。寒武纪坦言,公司成立时间较短,销售网络尚未全面铺开,销售团队仍有待完善,业务覆盖规模及客户覆盖领域尚需进一步拓展。 前景可期竞争激烈 何时迎来“寒武纪” 不过,从行业前景来看,随着AI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和大数据的持续爆发,具备高性能算力的AI芯片需求将越来越旺盛,AI芯片已成为中外科技企业竞争的焦点之一,“无芯片不AI”成为这一热潮的写照。寒武纪上市首日的表现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市场对这个行业的看好。 据市场调研公司Tractica报告,全球AI芯片的市场规模将由2018年的51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72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6%。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75亿元,并将保持40%-50%的增长速度,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85亿元。 但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且已是巨头林立。早在2016年,谷歌便发布了名为TPU的智能芯片,并迅速在其各类业务中实现商用,曾打败棋王李世石和柯洁的阿尔法狗即采用了TPU系列芯片。目前,TPU已经升级到第三代,并在2018年实现了对外开放。 在寒武纪的终端IP领域,英国的ARM、以色列的CEVA以及美国的Cadence等都是老牌厂商,其中ARM在移动终端拥有绝对垄断地位,且也早已宣布进军AI生态领域;云端和边缘端则有英伟达、英特尔、华为海思、地平线等国内外芯片巨头或初创公司,其中英伟达凭借长久以来的经验积累和产品推广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用户对其产品接受度较高,因而占据多数市场份额。 此外,苹果、微软、脸书、亚马逊以及国内的阿里、百度等巨头也纷纷开始自研AI芯片。与这些公司动辄数十亿元,乃至百亿元,甚至百亿美金的研发投入,寒武纪在研发竞赛中差距也不小。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