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正文

5G时代高铁覆盖解决方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9 02:38:49 所属栏目:业界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副标题#e# 01 概述 截至2018年底我国高铁里程达2.9万km,2025年将达3.8万km,累计发送旅客人数已超70亿人次,在4G时代,各大运营商针对高铁覆盖属于品牌场景网络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高铁用户规模增长及多样化的业务感知要求,在5G大规模建设和应用中,对5G

NR下行可以和LTE现网1:1共站,通过上下行解耦、DC双连接提升上行覆盖:从链路预算及速率满足情况来看,5G高铁覆盖主要表现为上行受限,小区边缘速率超过50Mbps,可以实现和4G现网站点1:1共站。从上行边缘速率情况来看,5G相对LTE FDD存在上行覆盖受限,需要上下行解耦或DC双连接提升上行覆盖,解耦后上行速率提升明显。小区实际覆盖半径可根据具体站点规划情况确定,在1:1基础上,进行个别站点补充满足规划目标。

图2给出了边缘吞吐率与小区半径的关系示意。

image.png

图2 边缘吞吐率与小区半径的关系

3.3 切换区域设计

由于5G无线通信系统的需求,系统可靠性为99.999%,端到端时延<1ms,在列车时速达350 km/h,双向切换区域范围较大。终端用户在小区频繁切换,切换时带来的吞吐率体验下降明显,甚至掉话增加,因此,减少小区间切换是提升高铁用户体验感知的关键。

5G系统需要的切换重叠区域测算如图3所示,A过渡区为信号到满足切换电平迟滞(~2dB)需要的距离,并且考虑防止信号波动需重新测量而影响切换的距离余量。B切换区域:时延1为终端测量上报周期+切换时间迟滞,时延2为切换执行时延,包括信令面及数据面执行时延。

image.png

图3 切换重叠区域测算示意

合理的重叠覆盖区域规划是实现业务连续的基础,重叠覆盖区域过小会导致切换失败,过大会导致干扰增加,影响用户业务感知,实际规划中,根据网络参数配置及时延要求评估,进行合理的切换区域设计。考虑单次切换时,重叠距离= 2* (电平迟滞对应距离+切换触发时间对应距离+切换执行距离)。

以常用配置(切换测量及判决160ms、切换执行20ms)为例,不同列车速度对应的重叠距离需求如表5所示,5G网络的小区间重叠覆盖距离150m,可以满足小区间切换重叠覆盖区要求。

表5 不同列车速度对应的重叠距离需求

image.png

小区合并应用建议:根据4G网络经验,综合考虑大网用户的容量和性能,合理选择RRU共小区方案,是减少频繁切换、提高用户感知的有效方案。5G网络中也需要继续采用RRU合并解决切换问题,5G采用hypercell(相同逻辑小区)技术小区合并后,广播信道共小区,形成一个逻辑小区,其业务信道TRP可独立调度,容量无损,有效保障用户感知。

Hyper Cell:基站侧基于上行信号判断切换,用户在同一个逻辑小区内移动时不感知TRP变更。

3.4 高铁线路覆盖方案

线路站址规划:高铁线路覆盖站址建议以“之”字形布站,以最大限度保证列车两边座位都有比较好的覆盖,尤其是在列车会车的时候能保证车内通信质量最佳。

站轨距:据无线信号传播特点,信号入射角越小,穿损越大,通常建议入射角大于10度,考虑到天线水平波瓣在90度方向增益约为0dBi,为保证不出现塔下黑,根据链路预算,建议站点离铁轨距离不超过200m。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