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海康“对决”,视觉物联网行业要变天
而从海康本次推出的财报可知,海康在研发投入上更加注重创新产品业务,据称,在机器视觉、智能家居、热成像、汽车电子、毫米波、消防产品、存储产品、X光的检测设备(非损伤的探测设备)等,未来几年的投入会更大一些。 自2018年确定视觉物联方向后,海康威视先后推出“AI Cloud”、“智慧底座”,提出“云边融合”计算架构、“物信融合”数据架构,所有产品基于实现统一架构。目前,据称海康在统一软件架构、DaaS层的工具已基本成熟,而SaaS主要是交给伙伴完成。 通过简单的复盘我们发现,华为当下的动作是以摄像机终端为切入疯狂输出创新技术,而海康威视的动向则是基于业务需求打造各类开放平台。尽管两者的切入点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站在自己所在的产业链位置跑通“端云协同、软硬一体”的链路。 03 华为要做计算和联接,海康随客户而变 华为与海康威视两家企业风格迥异,但都是中国科技圈中实干型企业。前者是改革开放高地深圳最明亮的ICT铁军,高举高打、锋芒毕露,践行“我命由我不由天”;后者是文明前沿杭州实力敦厚的地标企业,讷于言敏于行,多少年闷声发大财。 在海康涌钱塘·2021 AI Cloud生态大会上,胡扬忠认为当下行业的一大核心问题是,技术和行业谁是主导,谁是配合的问题。胡扬忠称,三分技术,七分业务,是海康的业务认知。全国32家省级业务中心、365个城市分中心和办事处、海外59家子公司、12,000销售人才、海内外六大生产基地和工厂……这些都是海康多年积淀、引以为傲的行业细密网络和联络客户的触角。 回顾海康20年实践,胡扬忠称海康从视频压缩板卡起步,目前在感知及中心端硬件设备、软件平台、智能算法及数据模型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胡扬忠称:“无论是成立之初的28个人,还是现在的4万人,我们一直坚持走到田间地头,坚持以技术创新服务客户,赚技术创新的钱。” 海康骨子里的务实,是“客户的问题大于天”的执念。 华为这边,在2021年华为年度财报大会上,胡厚崑的一大角色定位是社会数字化转型使能角色,立足点则是联接和计算。联接意指网络业务,计算则是通过架构创新满足客户需求,让云无处不在。 华为要在云上扮演使能者,主要抓手还是要聚焦数据、AI和应用,而机器视觉业务正是其从AI应用端倒逼联接与计算发展的最重要突破口之一。华为以智能视觉物联应用为突破口,跑通端云协同的物联场景,倒逼计算与联接发展仍是华为发展ICT的初心。 华为气质中的锋芒,是“站在未来看现在”的进取。 尽管两者风格不同,但无疑都在从不同抓手切入,面向智慧视觉物联行业的“端边云协同一体化”施加同向作用力。 在市场相对成熟后,海康、华为无疑会聚焦在不同的产业链环节。但当下,两者业务出现交会,无疑又会出现一种相向作用力,推动整个视觉物联产业洗牌。 04 华为与海康的相互作用力,是视觉物联产业洗牌的动力 无论是华为的技术驱动自上而下的激进产业变革,还是海康扎根行业自下而上的逐步业务演进,他们也都为智能视觉物联领域的其它玩家带来新的格局和氛围。 在这种大氛围下,有一些玩家会感到能搭上智能化的便车,一同起飞;有一些玩家也会感到“逆之者亡”的压力,生存空间正在极速被挤压。当经过一轮优胜劣汰的行业洗牌,业内除了海康和华为这样的平台赋能企业,将出现更多在垂直行业占领鳌头的小而美企业,推动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当那时,我们也就与万物互联、智能原生的世界相距不远了。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