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回来了!但是……
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产品、品牌乃至市场都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需要对于初创、上升、成熟以及衰退每一个时期进行精准的管理以实现最大的商业价值,诺基亚作为1865年就成立的一家货真价值的百年老店而言自然也是深谙此道,这也是其能够从历史上芬兰引以为傲的造纸业转型为显示设备制造商而后又精准卡位进入通讯领域且至今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 其实不仅仅是诺基亚,很多欧美的老牌企业在生命周期管理领域都已经做到了“老奸巨猾”,往往能够在某个产品或者行业还在巅峰时就开始规划如何采用平稳的方式退出了;在通讯领域,对于退出手机制造领域这件事情颇有心得的,是与诺基亚齐名的两家国际大厂:爱立信和西门子。 在我们正式对于爱立信和西门子的打法进行分析之前,有个段子值得讲讲,活跃一下气氛: 在北京的手机从业者看来,与望京这个地方高不可攀的房价完全不相匹配的是这里的风水,曾经有人把望京形容为手机行业巨头的坟墓,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这种说法虽然刻薄但也确实符合事实: 仅仅从望京北路到望京东路区区两公里的一段小拐弯上就聚集了爱立信、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三家通讯巨头,如果再往西南走几公里的话就到了位于花家地的西门子大厦,已经能够凑齐一桌麻将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纷纷前仆后继退出了手机制造行业。 如果再考虑到联想移动曾经于2012年到2015年也在这附近办公以及联想手机的现状,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望京这个地方是如何能够如此“人杰地灵”的吧? 更神奇的还在后面:2013年雷军把小米从望京的卷石天地搬到了20公里外的清河五彩城,恐怕这就是玄学吧…… 等等……突然想到锤子手机就在望京的绿地中心办公,真不是方(北方方言,可以粗暴的理解为“诅咒”)您啊罗老师,我爱您和锤子,请继续加油# 退出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找到合理的退出时间和退出途径,甚至可以把退出做成一门生意 相比较诺基亚在iPhone和小米们的两翼夹击下丢盔卸甲最终频出臭棋、最终无奈退出手机市场而言,西门子和爱立信早早就看到了消费电子行业即将面临的巨大挑战,纷纷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将相关的业务进行剥离。 所以说壮士断腕这件事儿除了勇气以外,Timing也很重要,在行业还在巅峰的时候就着手“料理后事”,可以卖个好价钱以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这也是公司战略管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爱立信早早就看到了未来手机行业所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从业务还处在巅峰时刻着手开始进行剥离,先是早在2001年就和索尼一起成立了索尼爱立信这个合资公司从而走出了退出的第一步,而后又将自己的股份完全卖给了索尼从而最终成为了一家纯粹的网络技术提供商,摆脱了从供应链到销售这一条漫长而庞大的商业链条的束缚,能够更好地集中资源进行基础通讯服务领域的技术研发(不过我猜,当时爱立信也没想到日后会遇上华为这个一生的敌人吧)。 西门子作为支柱型帝国主义国企的典型代表,家大业大也同样面临着转型的问题,而这盘棋的套路远比爱立信更深:从2005年退出手机市场作为开始,2011年卖掉通讯器材品牌Gigaset、2013年卖掉运作了长达百年的照明品牌Osram欧司朗,2014年把家用电器业务卖给了老乡Bosch博世,2015年又把助听器业务卖给了投资集团。 西门子足足用了10年的时间剥离了所有的消费电子业务,而且居然还都卖了个不错的价钱,不得不说这是西门子转型过程中的一个伟大胜利。 目前的西门子已经只剩下To B业务,终于可以精力集中地聚焦在医疗、能源、交通与城市智能这些千亿级别且具有丰厚利润的广阔市场了。 诺基亚西门子们只是把退出做成生意,但中国企业,则擅长利用别人的生意做成自己的事业 #敲黑板划重点啦# 以下部分才是本文的精华所在! 尖货从不打折,卖也要卖个好价钱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西门子虽然套路深,但基于德国人的骄傲与普世的商业原则遵守的也都是费厄泼赖的传统商业模式,可是这个时候,中国人出现了……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