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移动 > 正文

工作了23年 我为何离开中国移动?

发布时间:2017-03-16 06:04:53 所属栏目:移动 来源:驱动之家
导读:副标题#e# 是的,在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CMCC宁宇从中国移动离职的申请已经得到了批准。 在中国移动工作了23年的我,终于要和它说再见了。 一个小男孩儿的故事 (1) 1994年的夏天,一个穿着短裤和T恤的男孩走进邮电部的大门。一个刚刚毕业的本科生,被分

几年前,我曾经和朋友打过这样的比方:中国移动有恩于我,即使他是一艘逐渐下沉的冰海沉船,我也会尽我所能帮更多的人离开,而我自己甘愿和船一起沉向海底。我一方面为离开的人能找到更好的岗位而高兴,另一方面为中国移动惋惜却又无可奈何——毕竟运营商的势头减弱,留下来不是好选择。

(3)

直到那天,偶然重新翻《我们的船》,我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归属感是好事,但是物极必反,归属感太强也有问题。

我是中国移动业务支撑部门的第一个员工,从某种角度来说,业务支撑这个专业是我和那些初创者一起奋斗的成果。在我们眼里,业务支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他长大,容不得别人欺负,见不得孩子走弯路。

但是我们心目中的“正路”就是对的么?当然不一定。

比如,我以为是大家一起被困在船里,想解救大家;可就有人认为我是在忽悠:“让我们撤离,怎么你不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这是“我们的船”,而不是“我的船”。

即使职级再高,我只是其中的一个角色,不能代替别人思考和决定,以己度人,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当然是错的。

一个组织、一个企业,需要合理地把大家的才华、技能、知识、专长集成在一起,这样产生的成效才比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强。这就需要内部“协同”。

如果组织里各单位选定的目标不一样,各自的工作思路风格迥异,相互不沟通甚至相互拆台,即使都是有好的愿望,恐怕最终的合力也难以形成,你以为正确的路,恰恰是发展的阻力。

一旦这个心结没了,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分手,不要等到双输的时候

工作了23年 我为何离开中国移动?

(1)

在一个专业里待得太久,容易把对于某个团队的忠诚和情感,演变为狭隘的本位主义和保守主义,甚至产生“精英情节”,认为只有自己才懂,别人都不懂。

越来越多人把业务支撑看成了保守势力,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讨论新业务方案的时候,总是业务支撑部门在提反对意见,这不可行,那不该做,理由多是现有的既定的流程规则是如何操作的,与新需求有冲突。每次开会讨论都是如此,每个需求讨论都是如此,你还没法反驳——因为他们说的是实际情况。

好不容易把技术方案讨论完,谈到实施环节,业务支撑部门一张嘴,就说要全网三个月的改造时间,完全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速度。对于业务部门来说,对系统不了解,对现有的规则也不清楚,更不可能和业务支撑部门讨论IT方面的专业问题,即使背后恨得牙痒痒,也只能无可奈何。

在研究改革和整体创新问题时,业务支撑部门更是主要的反对方。

作为生产职能和管理职能兼备的角色,业务支撑部门身上,现网运营体系的痕迹太重,因此主要想的问题,都是会对现网的改变和影响。

于是,技术方面的专业和思维方面的固执,逐渐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千夫所指——你不能说具体哪一件事他们错了,但无论是哪个部门提出要变革,这个部门就跳出来,说这么做不行,那么说也不对。

这不是保守僵化,是什么?

(2)

另一边,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业务支撑部门也有诸多不满。

运营商是一个遍布CT(通信技术)思维的企业,在这里IT人是另类的,孤独的(关于这个问题,参见我的文章《拿什么拯救电信,IT还是互联网?》)。

IT人谈的是服务,CT人说的是产品。

IT人讲速度和灵活,CT人保质量和稳定。

IT人看的是流程和业务规则,CT人搞的是标准和技术规范。

前端的市场业务部门面对竞争对手可等不及,怎么办?网络侧的改动不可期,需求变更主要靠IT支撑系统,对此,运营商已经习惯了。

凭什么CT的技术平台和网络升级搞个一两年大家都觉得很正常,而IT支撑改造要花一两个月大家就觉得系统不灵活?因为你是IT系统。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