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第一镇遇共享单车洗牌:货没发公司倒了
在共享经济席卷全国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自行车行业一直陷入低谷,城市自行车保有量急速下降,王庆坨也日渐凋敝。天津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自行车产量8026万辆,同比下降3.36%,这一数据在2016年继续下降0.26%。 今年初,媒体将巨量的共享单车订单视为对自行车制造商们的“一场集体救赎”,当地代工厂一度出现扩建生产线、增加人力成本投入的盛况。 随着2016与2017年之交共享单车风口骤起,自行车产量数据突然由降转升:据前述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今年1到5月,自行车产量2622万辆,同比增长25.4%,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5%。 也是在这个背景下,一位年轻的自行车组装员曾在工作台上写下了“春天来了”,然而,春天真的来了吗? 不同于天津富士达、飞鸽等大规模车企动辄揽下数百万辆订单,受产能、规模等限制,王庆坨当地工厂能操作的订单通常在几万至几十万辆之间,主要承担共享单车零部件生产或整车组装业务。 早在单车生产进行得热火朝天时,就已有声音担忧,共享单车的市场将会饱和,到那时,此前为了满足海量订单所扩建的生产线如何安置?水涨船高的配件成本、劳动力成本等又该如何消化? 市场冷却得或许比预想的更早,已有厂商用跑路给出了答案。前述王庆坨六街工厂的工作人员谈到,“有曾经盲目扩张生产线的工厂主难以生存,已经贱卖机器跑路了:三十万的机器卖十几万,工厂租期没到就停产,租金也浪费了。现在担心下游厂商找他还定金,他连电话号码都改了。” 当地部分门店日销量降到零 在共享单车这波热潮之下,当地许多中低端自行车经销商的生意也深受影响,市场被共享单车进一步挤压。 在王庆坨一个自行车产销核心区,街道两旁的两层小白楼目测有几十家门市,下午4点多,顾客寥寥。 当地经营者表示,受消费者出行方式变化、网络销售冲击、电动车业异军突起等因素影响,线下自行车销售门店生意本来就不景气,共享单车的出现更是雪上加霜。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日销量已经降到零,零啊。”该区其中一个门店的老板一边给自行车安装踏板一边说,“你看这多好的车子啊,现在没人要喽。”在光景好一些的年头,这个小店的日销量能有2到3辆。关于共享单车对普通自行车市场的冲击,他提高嗓门说,“我干这行几十年了,前些年本来就不太景气了,共享单车一出来这个行业就完了。”在他门店前摆放着几十辆轻便自行车,他说,处理完这些车就不干了。 在他附近的平安自行车厂门店老板也谈到,如今门店的日销量为零,“9月份开学季原本是旺季,很多学生有需求,但现在一个顾客都没有。” 不过,该区一家名为凯罗兰的门店工作人员表示,共享单车对其生意影响不大,这家店以销售山地车为主,“轻便自行车销量下降了1/10,山地车销量基本不受影响。” 在距离前述产销区车程约10分钟的昆泰高新自行车交易中心,记者看到偶有装运自行车或配件的大货车经过,但临街的门市并无自行车销售门店,当地居民称,“这个中心一直没开起来。” 共享单车为王庆坨带来的复苏或是短暂的,从“满地是钱”的迷梦到“一时的买卖”的认识,当地厂商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如今,此模式是否如早期一些业内预判的那样能加速行业洗牌、改变低价无序竞争状态尚难判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慎之又慎已是业内相关方的共识。 一端是不甚靠谱的共享单车订单,一端是已经发生改变的渠道和市场,对于当地传统自行车企业而言,依然面临着一条漫长的转型之路。 ■分析 共享单车下半场:留洋还是下乡? 专家称出海要考虑到国外用户习惯、法律层面问题;中小城市的商业产出效率低 9月3日,武汉市对共享单车投放按下“暂停键”,宣布暂停共享单车投放。此前,已经有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福州、郑州、南京叫停了共享单车投放。业内普遍认为,共享单车迎来下半场。 下半场的共享单车将何去何从? 海外对共享单车也有限制 8月27日,ofo小黄车宣布进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首批将陆续投放2000辆小黄车。继登陆英国牛津之后,ofo开辟第九个国家。 8月30日,摩拜单车也宣布正式进入泰国,率先在曼谷投入运营。这是继新加坡、英国、意大利和日本之后,摩拜单车进入的第5个海外国家。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