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移动 > 正文

如何衡量研发效能?阿里资深技术专家提出了5组指标

发布时间:2019-02-26 21:06:01 所属栏目:移动 来源:佚名
导读:副标题#e# 新的一年,相信很多产品技术团队把研发效能提升列为重要的目标,甚至还有团队为此专门成立了项目组。然而,到底什么是好的研发效能,却很少有人能够表达清楚。标准不清晰,又何谈提升? 阿里研发效能部资深技术专家何勉老师,将与大家分享他多年

第五:对外交付质量。 它包含两个细分的指标,分别是:1)单位时间的故障(线上问题)数;2)故障平均解决时长。这两者共同决定了系统的可用性。

如何衡量研发效能?阿里资深技术专家提出了5组指标

如上图所示,这5组指标,从流动效率、资源效率和质量三个方面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回答了组织持续交付价值的能力如何这个核心问题。其中,持续发布能力和需求响应周期这两组指标反映价值的流动效率;吞吐率反映资源效率;交付过程质量和对外交付质量这两组指标共同反映质量水平。

一个度量指标实例:缺陷趋势图

针对这些指标,云效提供了丰富的度量图表,后续云效产品团队还会进行场景化的梳理,提高其可用性。我会及时跟进,用专门的文章介绍云效的完整度量方案。在这里我先介绍一个例子——关于过程质量的度量图表。

“缺陷趋势图”是云效新设计的度量图表,它反映交付过程中缺陷发现和移除的时间分布,以及缺陷的库存趋势。

如何衡量研发效能?阿里资深技术专家提出了5组指标

如上图所示,图形的横坐标是日期,横坐标上方红色竖条代表这一天发现缺陷数量;横坐标下方绿色竖条代表当天解决的缺陷数量;橙色曲线代表缺陷存量。图中左右两个部分比较了两种交付模式。

左半部分,团队属于小瀑布的开发模式。“迭代”前期,团队集中设计、编码,引入缺陷,但并未即时地集成和验证。缺陷一直掩藏在系统中,直到项目后期,团队才开始集成和测试,缺陷集中爆发。

小瀑布模式下,过程质量差,带来大量的返工、延期和交付质量问题。该模式下,产品的交付时间依赖于何时缺陷能被充分移除,当然不能做到持续交付,也无法快速响应外部的需求和变化。并且,这一模式通常都导致后期的赶工,埋下交付质量隐患。

右半部分,团队开始向持续交付模式演进。在整个迭代过程中,团队以小粒度的需求为单位开发,持续地集成和测试它们,即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缺陷库存得到控制,系统始终处于接近可发布状态。这一模式更接近持续发布状态,团队对外的响应能力随之增强。

缺陷趋势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团队的开发和交付模式。它引导团队持续且尽早发现缺陷并及时移除它们。控制缺陷库存,让系统始终处于接近可发布状态,保障了持续交付能力和对外响应能力。

缺陷趋势图是云效研发效能度量图表中的一个。后面,我会用专门的文章系统地解读这些图表的使用。

效能改进的目标设定:部分团队的2-1-1愿景

以上,我们介绍了研发效能度量。基于这样的度量体系,应该设定怎样的目标呢?我们在多个团队的实施过程中,逐渐沉淀出了可供参考的目标体系,它可以总结为三个数字——“2-1-1”。

“2-1-1”最初来自天猫新零售,其后在闲鱼和研发中台、阿里云等团队完善和采用。什么是“2-1-1”呢?

“2"指的2周的交付周期,85%以上的需求可以在2周内交付;

第一个“1”指的是1周的开发周期,85%以上的需求可以在1周内开发完成;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