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工作中快速成长?致工程师的10个简单技巧
先对习惯的产生机制要有所了解,习惯并非凭空产生,他有前因后果,前因是前一件事情结束(触发条件),后果是前一件事情结束后的行为带来的一些额外奖励。比如晚上下班回家洗完澡这件事情结束后,肯定会开始下一件我们最习惯的事情,比如盯手机看剧或者刷八卦,当这件最习惯的事情结束后,大脑会产生精神上的及时享受,内容很丰富、很精彩。短期看是享受,长期看是灾难,因为对未来帮助意义不大,但是却消耗了我们大把时间。而且看剧或者刷八卦带来的信息积累只能称的上是饭后谈资,或者有些根本没机会谈。 了解习惯产生的机制后,改变习惯就变得很简单,每次在触发条件发生时,弹出一道选择题,选择做无效事情,还是学习?多次以这种方式不断强化自己做对选择题。久而久之,正确的行为被训练得多了,就成为顺其自然的习惯了。所以改变习惯,就是在触发条件发生时,让自己做对选择题,打破旧有习惯回路,建立新的习惯回路。相信这句话“精英之所以精英,是不间断的正向行为习惯的驱使”。 划重点:所谓改变习惯就是在触发条件发生进入下一个行为时,让自己做对选择题。 3. 时间管理:三八理论 在我的第2个认知《习以为常》中,提到养成习惯的方法就是在触发条件发生时,让自己做一道正确的选择题,打破旧有习惯回路,建立新的习惯回路。也就是说当做对选择题的时候,也就得到了用于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这是时间管理的一部分,从现有的事务中挤出时间。但是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应该只有这部分,我们需要系统性认知时间管理。 世界上有2种人不做时间管理,一种是有时间不管理,另外一种是没时间不管理,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工作太忙,确实很难有时间用于学习;主观原因是做其他事情有时间,学习和思考没时间。不管哪种人,他们内心深处对于时间管理的需求一直存在,只是一直没找到好用的时间管理方法,最后放弃了。 有需求必有供给,市面上可以找到有很多时间管理的书,时间管理方法,时间管理软件。但是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我是有过,很多方法用了,比如时间管理四象限、番茄钟、时间计划等,在坚持一段时间之后,还是回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太复杂了,没法用一句话改变我们的共识并建立时间管理意识。 比如很多时候我们会采用计划的方式做时间管理,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但是人毕竟不是机器,总会有意外,无法按照流程一步步执行下去,计划总会被打乱,一旦打乱可能全乱。若为了保持计划如期运作,会给自己带来非常大的负担,负担来自于为了管理该计划消耗了很多精力,而且每项计划不一定能够按预期完成,时间久了,放弃是最好的选择。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