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典当码农 :在家上班?不加班?能干到60岁?
裁员对于我们这些移民码农来说更是杀伤力巨大。想当年初来瑞典,全家只有我一个人有收入,被裁掉了全家的经济来源就断了。而且,没工作没绿卡的移民在瑞典只能呆三个月,这三个月想找到一个新工作可不容易,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同样被裁的同事说着流利的瑞典语和英语和你竞争。之前提到的裁员补偿,对我们这些没有绿卡的移民来说,更像是水中月镜中花,因为公司只给没有绿卡的移民很少的补偿。主动跳槽找工作,是我当时选择的应对方法。 作为一个只有九百万人口的国家,瑞典的码农职位远不像国内那么多,想找个好工作更不容易,毕竟在这里码农的入职门槛也是相当高的。关于找工作和面试,这是另一个热点话题了,以后有机会再展开说。 所以,那些因为在公司混日子被裁的人,由于技能荒废太久,未必能顺利的找到新工作。当然他们可以依靠裁员礼包和失业补助继续自由生活下去。但这样必将造成生活质量下降,没有存钱习惯的瑞典人又如何能够忍受呢? 我个人以为,程序员是个高危职业,只有随时保持危机感,不断学习提高,才能在这个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的行业里生存下去。 在瑞典,因为总体的竞争远不如国内激烈,因此会给人一种比较好混的错觉,然而未来的竞争必然是全球化的,瑞典这个高成本的国家无法是无法养活众多高收入低产出的码农的,比如我所在的几家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始将底层的编码工作外包到低成本国家,比如印度,波兰,克罗地亚等。(中国已经不再是低成本国家了,至少对于IT行业是如此) 而华为的崛起和瑞典百年老店爱立信的衰落也正是证明了全球化竞争对瑞典本国IT行业的巨大冲击。 问: 那么瑞典大龄码农们是怎样“穷则思变”的呢? 答:前面提到过我的几位大龄同事,他们的职业道路就是一辈子做程序员,前提是必须跟得上技术的更迭,否则人到中年被公司一刀裁掉是非常有可能。 我之前的团队里有位大哥,在公司混了十几年,基本上已经体制化了,代码基本是不会写的,嘴炮能力还行,每天都热衷于参加各种的会,协调各个组的事情,以及“培训”部门内的年轻员工。这样的码农一旦被体制抛弃,就会面临着几十年技术经验全部无用的风险。类似事件可以参考当下的甲骨文裁员。 ![]() 也有不少技术背景的人希望向产品和管理发展,但是比例貌似比国内低。毕竟在这里的公司里,冠上一个XX经理的头衔,并不能享受到国内公司那样高人一等的待遇。 认识一位和我年纪相仿的码农,最近改行做了一线经理,之后就每天被各种会议缠身,时不时的还需要做一些诸如给员工过生日,安排团队活动之类的事情,完全没有时间和员工交流,更谈不上继续钻研技术了。 当然,这是做管理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因为在瑞典想转管理的码农不像国内那么多,压力也没有那么大,所以真的想走这条路的话,希望还是比较大的。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