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苹果杀死了谁?
目前,仍有一些 iOS 和 macOS 的小工具,其实质上就是在 iOS 复制一些仅在 Mac 或者 PC 才具备的功能,或是一些跨平台的应用要单独开发一个 iOS 版本。但苹果暂时不愿意彻底打通 iOS 和 macOS 的应用体系,还是给剩余的此类工具留下了喘息之机。这可能也是苹果“逼死”第三方应用所能到达的尽头。 被苹果“借鉴”了怎么办?对于 F.lux、TotalFinder、Duel Display 等前赴后继的先烈来说,当他们跟其它人一样追完 WWDC 之后,马上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今后怎么办? 它们给出的答案是:扩展自己除了主力功能之外的其他功能;进一步打磨差异化的用户体验;利用跨平台优势,构建跨操作系统、多终端同步的护城河。 TotalFinder 之前因 Finder 多标签为人所知,在官方引入此功能后,它需要想一些其它的办法来留住付费用户和吸引新用户。 例如,它可以给文件和文件夹整体标注彩色标签,比系统自带的小圆点更醒目;可以将某个标签页的文件夹固顶显示,总在最前;可以在一个窗口内并列打开两个左右对称的文件夹,方便在文件夹之间拖动文件,等等。 苹果官方抢了生意并没有打消 TotalFinder 的斗志,它愈挫愈勇,把 Finder 玩出了花,也让一些有余力有兴趣折腾和优化系统的忠实用户继续跟随下去。 在 Sidecar 公布之后,同样做 iPad 副屏显示的 Luna Display 发布了功能对比表格 [10] ,劝告付费用户:“我们不是给所有人准备的。但如果你是专业人士,我们会满足你的需要。” 对比指出,跟苹果 Sidecar 相比,Luna Display 的独有优势包括:天生跟所有 Mac 应用适配,而不是仅仅适配 Adobe 等少部分产品;可以兼容 Mac Mini;因为是硬件信号放大器,可以在 10 米远的地方链接;可以校正颜色;可以获得优先技术支持。 这些列出的好处是否足以让人掏钱买一个苹果官方免费提供的功能,尚且令人存疑,但看到这溢出屏幕的“求生欲”,还是很值得人们赞赏的。 更多的产品,选择了苹果最不可能“抄袭”的一条道路:将自己的服务延伸到 Android 和 Windows。 苹果曾一度考虑将自家服务延伸到 Windows 上,iTunes、Safari 和 iCloud 控制面板都有 Windows 版本。不过近几年,这些 Windows 版本陆续停止了技术支持。除了 Apple Music 有推出 Android 客户端,Apple TV 延伸到一些第三方厂家的电视机之外,苹果总体上的策略是将生态收缩到自家的设备和系统内部,让自己做的服务成为苹果用户的特权。 对于一些“果粉”来说,苹果的生态构建是成功的,他们从手机、平板、电脑到手表全都选择苹果一家的产品,也能因此获得最好的体验。但他们跟所有数码设备用户相比,只是极少数。 这样的策略也就让一些以联机服务形式存在,而不是仅仅售卖一份软件拷贝了事的产品,可以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 Windows、Android 等平台,服务同时购买多台不同厂家设备的用户。 尽管各操作系统厂商,都各自有 iCloud、Google Drive 和 OneDrive 的云端硬盘方案,这仍然不妨碍 Dropbox 获得长足发展。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