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后厂村:30万互联网人跳不出的中国硅谷
如果你内心不认同这一套,离开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在澳洲读研的北京男孩石磊一结束寒假实习,就打定主意不再回来了。澳洲的互联网员工五六点准时下班,有丰富的个人生活。留在墨尔本,他一周还能去3次击剑。为了工作忍受这种偏僻和贫乏,他觉得没必要。 但对于后厂村的多数人来说,可能没有更好的机会。“我们这边很多人的路其实早就已经划好了。”林晓冉2014年从山东的一所985高校毕业,她觉得想做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在小城市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不待在北京,不待在后厂村,还能有多少选择呢? 实际上,后厂村的人并非没有消费能力。买起科技设备来,钱花得痛快。丁阳天的外星人电脑要两万多块,为了办公轻便,他还买了个小一点儿的Surface Pro,5000多元,还买了1000多块的罗技鼠标、2000多块的苹果耳机。他知道有些也不符合性价比,但是“就像国贸的人买奢侈品一样,其实是另一种装逼的需求”。 但这本质上还是升级生产力设备,算不得生活消费。相比于享受生活,后厂村人更愿意把钱攒着买房。这里的非京籍年轻人超过七成,在这个城市站稳脚跟比生活得舒服优雅更重要。 过去半年,徐林为省钱买房算了一笔日常开支的账,发现在食堂吃饭每月要花400块,自己带饭最多200块,于是每天买菜,在家做好一荤一素,再没吃过食堂。“其实你说这两百块钱有什么,但就是一种心理安慰,告诉自己我在努力省钱了。” 半夜12点,林晓冉还在上网看房。她家在河北农村,不想在村里待一辈子。上班5年,她节衣缩食攒了一笔钱,加上部分借款凑齐130万首付,想在回龙观买个330万以内的一居室。为此她每个月要还将近15000块的贷款,是她月收入的一半多。 听说她要独立买房,父母表示支持。但当听到三百多万这个数字时,他们吓坏了,让她赶紧回家。 “他们不明白我已经走出来,就没法再接受回去的生活了。”一次回老家时,林晓冉见到了高中同桌,大专毕业后留在县城做中学老师,嫁人、买房,在当地安居乐业,看上去挺知足的。但林晓冉很确定,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半夜看完房子,她又习惯性地打开几个公众号的推文,浏览那些让她心动的家居好物。她幻想着将来买房以后用这些物品将家填满,但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她不允许自己下单。 可是买房以前,对舒适居住的向往该怎么满足呢?林晓冉的方案是,出差时住尽可能好的酒店。有时候报销额度不够,她就跟同事拼一间。有时她信用卡攒够了积分,就用信用卡权益换来住一晚免费的五星级酒店。 她捎回酒店里的茶粉、咖啡粉,凑了两大盒放在书桌边的架子上。浴室一角堆着60多瓶五颜六色的沐浴露和洗发水小样,按不同酒店成列码好,“这是洲际的,这是希尔顿的,这是凯悦的,这个是我最近刚住的钓鱼台的。” 一瓶小样40毫升,用两三次就没了,她只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才舍得用。“其实它可能也不是质量很好,因为它就是灌的。但我用它的时候感觉特别好,像在住五星级酒店。”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