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硬杠,技术上死磕,华为如何跨越操作系统黑洞?
流量争夺于是成为操作系统的核心任务,连Alphabet也未能免。根据其财报,Alphabet的流量堡垒已经提供了其一半的广告收益,为此,它在2018年还支付苹果95亿美元的流量入口费,而这个费用还在水涨船高。据悉,2019年将达到120亿美元。 苹果倒是可以乐享其成,100亿美元弹指挥间的事。苹果现在的活跃用户大约为10亿人,每年给苹果带来大约300亿美元的直接收益。请注意,这仅仅是其用户给苹果带来的价值,设想苹果还能把用户当作整体再卖一遍,操作系统的吸金黑洞效应尽显。 怪不得在WWDC2019中特别强调用随机邮件地址登陆的措施,苹果还强迫App开发商引入这个策略,表面上,它的确保护了用户隐私,而根本上是苹果避免其App偷享其用户红利。 技术、资金是操作系统存在的表象;生态系统、流量入口、用户红利才是操作系统存在的实质。 苹果iOS有用户,有流量,有钱挣,它吞噬了足够的时间和金钱,也诞生了挣钱的新业态,苹果iOS是展现操作系统黑洞的完美例子。 Alphabet想学它,没学成功,华为能不能学到其精髓,还很难说。实际上,我们忽略了一个关键点,苹果就是靠操作系统起家的,自1983年的Lisa电脑开始,苹果的操作系统完全是比同时代高一个维度的存在,到目前为止依然如此。华为学苹果,难度不会低。 三、操作系统的两种病 但要开发一个操作系统,为何让人望而生畏?大多数开发商都死在了半路上? 我想有两点:前面说的黑洞效应和慢性病效应。黑洞效应吞噬金钱,慢性病效应吞噬希望。 操作系统看起来不难——有开源可借鉴;做起来又最难,很难通过操作系统挣上钱。也即,在挣钱的道路上,操作系统只是其迈开的第一步,借助操作系统这个平台,在其上构筑各种服务架构才是关键。这是慢性病效应的起因。 Alphabet和苹果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挣钱方式,Alphabet卖流量挣广告费,苹果卖手机也卖App挣钱,还卖流量给Alphabet。苹果更稳健,业务根基更扎实。而Alphabet增长速度已经放缓,未来鸿蒙将以何种形式立足,还有待观察。 总体上,Alphabet整体向虚,硬件平台产量很低。苹果和华为的硬件平台不相上下,理论上可以支持其引入苹果模式,但市场上对苹果的防备已经很明显,再出现一个“苹果”估计会被竞争对手联合绞杀,开发人员可能也会有抵触。因而华为如何在目前的模式中突围,很考验其软件顶层设计能力。 在类似的市场情绪中,我们看看曾经失败的例子。在各自封闭的圈子里,Palm和Blackberry都有操作系统,但以本地服务和邮件服务为核心的设计思想决定了它们的落败,在网络快速演进的时候没有跟上时代步伐。 它们先坠入黑洞效应被吞噬金钱,后坠入慢性病效应被吞噬希望,逐渐随着产品淘汰而不见踪影。有趣的是Blackberry的QNX还意外在智能车机上找到了生存空间,并占据75%左右的份额,有点无心插柳的意思。 Symbian同样患病不轻,其曾经拥有最大的市占率,但体系结构设计已经落后时代,而在面对苹果的强有力进攻,毫无应对头绪,导致崩盘。 Symbian、Blackberry、Palm并非没有强大的用户基础也不是没有技术基础,同样它们有强大的开发群体支持,有一种观点认为其应对市场变化太慢。实际上是体系架构设计缺乏灵活性,已经无法应对业务环境变化,同时,“它们困在自己成功的过去”,无法开拓,被慢性病效应吞噬。 操作系统天然带有慢性病特性,更新迭代则是操作系统慢性病效应的病根。 无力的组织结构还会导致病情急剧恶化。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