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硬杠,技术上死磕,华为如何跨越操作系统黑洞?
Alphabet为了摆脱慢性病效应,主动给Android做了几次大更新。在4.4版本,提供了ART(Android Runtime)模式,用于提高效率;并在Android 5.x版本提供AOT(提前编译)模式,把Android的速度提高了三倍之多。这些关键更新避免Alphabet跌入慢性病效应。 此外,操作系统垂直深耕,也能有效避免慢性病效应。目前,苹果和Alphabet不约而同押宝智能驾驶,做为垂直拓展。苹果有智能驾驶—Titan计划,为了强化苹果在智能驾驶中的地位,苹果还在寻求收购Drive.ai;Alphabet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投入更早,其投资的Waymo处在领域前列。 华为在智能驾驶方面的动向也值得注意。5月27日,华为智能汽车BU正式成立,考虑到鸿蒙系统打通汽车数据通道的野心,华为切入汽车智能系统一点也不奇怪。 但三者同时押注智能驾驶,一方面是现有流量模式下,高增长模型难寻,需要“外购”新方法突破自我;另一方面则是新的利润金牛培养成本越来越高,不得不早做谋划。第三则是智能驾驶的流量入口,对他们的吸引力大到无法拒绝。 三者在手机领域的激斗还将在智能驾驶领域重演,只是换了竞争的阵地,但数据、流量、用户红利的争夺本质还将一如既往。所不同的是,在新的消费战场,用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力可能变化,三者对流量和消费行为的敏感让它们不约而同又跑在了同一个赛道。 四、技术上死磕,不想被操作系统吞噬就需要掌握操作系统 Alphabet曾经想过要封闭Android,像iOS一样构筑自己的生态系统。后来,Alphabet放弃了这个原则,如果坚持学习iOS,它可能会入苹果的坑。华为做硬件出身,并在芯片方面早有投入,基础设施完备,学苹果比Alphabet有优势。 有人统计过华为的投入和产出,他们预测华为的销售收入达到100亿美元的时候,将跨过J型曲线的增长拐点,后续的投入将大幅提高华为的产出。事实也如此,并且华为跨过J型增长,实现了S型曲线的增长模式,并一直持续十多年。 ![]() 它在发展和增长的节点踩准了技术发展的节奏,完美拟合了二次S曲线。在上一个业务达到增长下降拐点之前,通过换阵地的方式维持高速增长,华为的增长完全像“打”出来的。 的确是“打”出来的。研发起到关键作用。自2006年到2018年,华为一共投入了接近700亿美元做研发,目前它的年研发费用超过苹果。 它的研发机器高速运转,战斗力超强,完全具有向苹果学习的基础,并在组织架构上,也有前瞻性设计。 早在二十年前,华为就在管理和组织架构上做好了准备,用了近二十年时间,搭桥过15个咨询公司,改进了研发组织结构。 任正非说,“向一切先进学习”。这不仅仅是口号,也是号角。 吹响号角的华为,从1998年开始,用了4亿美元,花了五年时间全面引入IBM的管理架构,导入以开发为核心的组织架构,从而爆发强大的战斗力,效果显著。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