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2亿美元联姻国美:一场各取所需的形婚?
垂直平台之所以难以与综合平台竞争,主要是两方面处于劣势:一是交易频次较低,用户容易被综合平台的高频消费吸走;二是经济规模较小,导致供应链和成本没有优势。到家吃饭曾经因为差异化特色受到部分消费者的欢迎,但随着美团和饿了么巨头崛起而日渐衰竭。而饿了么打不过美团,也吃了过于依赖外卖单一业务有关(饿了么不是没有进行品类扩张,而是其品牌名称过于特化,导致用户心目中认为它只是一家外卖平台)。即便没有假货丑闻,聚美优品也会像乐蜂网一样陷入困境,只是时间晚一些而已。 可以不夸张地说,品类扩张是电商平台生存竞争的关键 。阿里从最早的服饰类目起家,逐渐向日用品和数码3C延伸,最后扩大到全类目。而京东正好相反,从数码3C逐步向图书、大家电和服饰类目。而曾经的老大——当当,从国外同行亚马逊学到了网上卖书的皮毛,却没能领会到它的策略精髓。3C、图转服、图转百、海外购等几次品类扩张均浅尝辄止,最终眼睁睁地看着阿里和京东反超自己,绝尘而去。 拼多多同样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2019年拼多多GMV突破了1万亿元,但用户平均消费金额只有1760元,远低于淘宝和京东。所以,即便用户数量逼近淘宝,投资者仍认为拼多多只是虚胖并不够强壮,其市值上涨多轮仍不足阿里的十分之一。如果拼多多想向投资者证明更大价值,就必须设法实现全类目扩张,培养用户在平台购买更多类目商品的消费习惯。 拼多多的情形与当年淘宝有着很大的相似度,同样以低客单价的服饰和日用品起家,其品类扩张思路也与之类似,扩张首选类目是数码3C和大家电。放眼天下,家电数码这块被京东、天猫和苏宁占去大部分,第五位的五星电器已经被京东收入囊中。国美尽管份额跌到了5.8%,但仍是阿里京东系外的最大一家排在第四位,而且最关键的是它还没有公开站队。 争取国美全面入驻,补强数码3C和大家电的类目短板,便成为了拼多多当仁不让的首选。 2.馋国美的名望,联姻可以提高拼多多的美誉度。 长期以来,拼多多在大众心目中的印象是低客单价、低劣产品和服务,想成为主流电商平台就必须尽快正名。拼多多上市之后就启动了淘宝化,一步步地复制当年淘宝的进程。 2011年,阿里为了寻找赢利模式和品牌升级,在淘宝的基础上创建了淘宝商城(也就是后来的天猫)。那时在中国,品牌的网上销售渠道仍以官方商城为主,创建之初的淘宝商城面临着今天拼多多类似的困境——没有大品牌入驻、迫切需要为自己正名。 据国内某老牌电商代运营商的一位副总回忆,淘宝商城当时频频示好,希望他们能劝说品牌入驻淘宝商城,并为此开出优惠条件。最后,该公司将旗下服务的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奥林巴斯等多家知名大品牌说服,带进淘宝商城开设了品牌旗舰店。这些大品牌的入驻,让淘宝商城不但丰富了品类和SKU,更重要的是大大改善了口碑提升了自有品牌形象。 拼多多的想法与淘宝当年如出一辙,早在2018年就力推品牌馆。如今号称入驻品牌达到1600多个,但实际绝大多数都是商家在卖货的假入驻,并没有得到品牌授权。真正入驻的大品牌屈指可数,2018年入驻的国美、小米和网易严选,仍然是如今拼多多拿得出手的几个大品牌。也就是说,相比当年淘宝商城一年不到就获得市场认可成功更名为天猫,这两年拼多多的品牌馆在招商品牌方面成绩很不理想。 于是拼多多想到了捷径:要进军五环内,最好的方式就是和五环内的大户人家联姻,一举打入上流社会。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