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仓模式领跑生鲜到家?生鲜行业到家模式分析
优势显著:高毛利(25%左右,定位中高端)、高坪效(4-5 万/年/平)、数字化运营费率集约等优势,且随着直采比例以及自由品牌比例提升,毛利仍有较高的上升空间(对比美国中高端定位的精品超市—全食 33%左右的毛利水平)。 传统商超到家:盈利模式初步验证,综合发展重要一环 盈利模式初步被验证:根据高鑫零售2019 年年报披露,公司 2019 年全国 486家门店都已经开通到家业务,生鲜电商实现全面盈利。 近年来,为了应对电商分流,线下商超陆续开通到家业务以谋求全渠道综合发展。 随着运力突破、大数据赋能,传统商超到家业务逐步实现盈利。但由于传统门店的位置限定,该模式下的到家业务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与特定性。 平台到家 目前以京东到家、多点、饿了么、淘鲜达以及美团外卖为代表的平台模式为线下门店提供流量入口、运力支撑以及大数据服务,通过扣点或者收取佣金方式实现盈利。 以京东到家为例,其收入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入驻企业缴纳的使用费与保证金,分别是6000元/年以及 6w 元;第二部分是入驻商家的销售扣点,一般是 5%-10%;第三部分是向消费者收取的运费,每单 2 - 8 元。 模式小结 单店模型—盈利对比:目前各到家业态模式都处于快速发展期:其中商超到家模式为传统线下商超全渠道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确定性较高;平台到家模式长期发展需要平衡销售扣点提升与商家留存之间关系,未来大型线下商超与具有流量优势的互联网巨头(阿里/美团/京东)深度绑定分享市场已成为确定性趋势。 相比以上两种确定性较高的模式,前置仓到家、社区门店到家、超市+餐饮到家模式都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盈利模型仍在持续探索迭代中。 (1)模式轻重/固定成本投入:前置仓到家<社区门店到家<超市+餐饮到家。 (2)客单价:社区门店到家<前置仓到家<超市+餐饮到家。 (3)综合毛利率:社区门店到家<前置仓到家<=超市+餐饮到家。 (4)费率结构:前置仓模式由于缺乏线下门店,前期企业引流获客需要投入大量的营销投入(10%以上,其中新老用户补贴 8%-10%,广告市场费 3%-5%);后期随着线上渗透率、规模效应以及复购率提升,整体营销投入有望降到 5%左右水平。 战略布局—生态一环:从战略布局来说,到家业务均为互联网龙头生态组成部分,短期战略亏损,中长期与其他业务互为补充、相互增益。 (1)美团:生鲜到家作为美团新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线下即时配送场景的重要一环。 (2)阿里:公司依托于阿里现有的流量、数据、金融、物流加码新零售业务,意在生态帝国的无边界扩张。 (3)京东:2016 年,京东到家剥离出表,与达达合并成立新达达(现为达达集团),其中京东持股比例为 47.4%。 新一代人群更加中国注重生活品质,对食品安全的意识越来越高。 2018年中国网络消费者协会的调研数据显示,70%的消费者在购物时优先考虑产品的质量,尤其在生鲜领域,对食品品质及安全的要求远胜过价格因素。生鲜平台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大力发展。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