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的无限游戏
垂直电商在各方面的成本都要高于综合电商,而互联网最具力量的是规模经济,垂直电商在这方面无论如何也不占优势,生鲜电商作为垂直电商的一种,生存更加艰难,如今每日优鲜或许已经有些焦虑,顾不上自己"生鲜电商"的牌面了。 目前前置仓玩家就像一个无底洞,整体处于烧钱扩张阶段,规模越大亏损可能越严重。不仅仅涉及到门店精细化运营,对企业的生鲜标准化能力还有供应链能力也更高,如果再加上拉新、营销等流量费用,对企业的利润把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前置仓之外,剩下的就是社区团购模式了。社区团购指的是以社区为中心,以团长为分发节点,消费者可以通过微信群等工具拼团购买生鲜。社区团购并非一个高门槛的生意,由于集中预售、没有房租、减少人工等特性,也吸引了美团、滴滴、阿里等众多巨头入局。 目前,社区团购基本已经成为巨头们的天下了,由于缺乏门槛,社区团购也缺乏核心的商业壁垒,不过对于"懒惰"的巨头来说,烧钱就是最大的壁垒,而且没有壁垒不代表社区团购就没有坑,在2019年,大大小小的团购项目批量死亡,很多玩家都是自己把自己玩死的。 八年的摸索,整个行业"道路"也在逐渐清晰,但是企业一定要明白行业的痛点在哪里,自己的优势有哪些,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道才能够走的更长久,"道"也应该时刻高悬在企业精神之上,才不至于走偏。 "优术"之责重如山 "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目前生鲜电商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想要真正的发展成熟,不仅要摸清生鲜电商大概的方向,更离不开对于生鲜电商"术"的探索和运用。 生鲜电商发展如此艰难,更多还是因为生鲜电商在"术"上面的问题不好解决,一方面在于生鲜商品的非标品特征,一方面在于生鲜极易损耗的特性。 生鲜作为一种最原始的初级农产品,具有严重的非标品特征。生鲜电商如果想要真正的发展起来,这是一定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生鲜电商只有规模化才能实现应有的利润,如果想要规模化就必须实现商品的标准化。 在源头方面,我国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是小规模家庭经济,小规模、分散生产给生鲜农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产量的稳定性、食用安全的可控性等方面带来的诸多挑战,也让生鲜产品从生产源头就很难标准化,对于生鲜农产品生产组织管理难度也更大。 而且中国地大物博,拥有着极其繁多的生鲜种类,加上不同地域之间的生产差异,让生鲜电商企业对于源头生产过程更难管理控制,不仅使得成本大幅上升,也会导致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不佳,影响生鲜电商整体规模的扩张。 在这方面,其实已经有部分生鲜电商企业开始了对于农业的互联网改造潮,比如盒马和中化集团联合推出葲荭草莓,推动中化集团全国14个总数1000亩的草莓基地实现产销标准化。每日优鲜之前通过用户需求反向定制的清远鸡、牛排和乳品等。还有网易丁磊养猪、京东刘强东种菜养鸡、马云用人工智能养猪等等。可以看出互联网企业也想通过深耕产业源头,从供应链源头为生鲜电商赋能。 生鲜电商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电商,其难点更在于运输与供应链的损耗上。生鲜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从源头到末端消费者,在配送的整个环节始终具备着生命的特征,持续的生理活动也在消耗着商品的价值,运输的一大难点就在于保证商品活性的同时减少商品价值的损耗。 要解决损耗的问题,冷链或许是目前最好的一种方式,然而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仍然不够成熟。据统计我国现阶段综合冷链流通率仅为19%,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可达85%以上。我国生鲜(果蔬、肉类、水产品)品类的冷链流通率,大致为22%、34%、41%,仍然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差距巨大。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