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补贴”真的能拯救一切吗
但与拼多多“意在五环内”相反,聚划算瞄准的是下沉市场人群,阿里巴巴曾明确表示,要以聚划算为战略窗口,拿下四五线城市和县域市场的红利。拼多多与聚划算,用百亿补贴这同一种手段,一个“上移”,一个“下沉”,本质上都是想收割对方的核心用户群。因此,拼多多与聚划算之间的补贴战显得最为激烈。 如果说2019年电商平台间掀起的补贴大战是市场竞争压力下的攻防布局,那么2020年的百亿补贴更多则是因宏观环境、市场竞争和自身需求等多重因素作用的复杂产物。 当前,随着各大平台持续跟进,“百亿补贴”已成为电商领域的普遍玩法。结合各家平台推出的活动来看,百亿补贴本质上仍然是以低价刺激消费,靠平台“烧钱”拉动增长的逻辑。但时移世易,花费“百亿”换来的增长究竟值不值,却无法再给出如拼多多一样确定的答案。 烧钱还是控本? 抢市场、促消费、求增长,这是每个平台、商家做补贴的基本诉求。在今年疫情因素影响下,各大商家倾销存货的压力大增,这也是今年平台频繁“造节”并加码“百亿补贴”的原因之一。 今年,“百亿补贴”继续席卷各大电商平台,并且有了更多新玩家的加入: 3月21日,趣店旗下奢侈品电商平台万里目上线,同步开启百亿补贴; 4月28日,苏宁、阿里巴巴宣布将联手进行“双百亿补贴”,重点补贴家电、3C产品; 6.18及9.9两大购物节期间,京东与快手两度携手进行“双百亿补贴”,快手也推出了百亿补贴专场; 8月27日,饿了么宣布正式上线“百亿补贴”; 9月8日,飞猪旅行宣布启动“百亿补贴”计划。 可以看出,“百亿补贴”这股风已经吹向电商之外的赛道。而细究各家平台的策略不难发现,同样的“百亿补贴”牌,承载的是玩家们不同的心思与目的。 对于传统电商平台而言,“百亿补贴”更多是竞争压力下的常规防守,但对于新晋玩家而言,“百亿补贴”被寄予了更多期望。 作为百亿补贴玩法的发明者,拼多多的意图无需多言,今年,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玩家是快手。今年6月,快手宣布与京东达成合作,并推出双百亿补贴,而近期,快手还将自身平台的百亿补贴进行了常规化运营。快手大力投入百亿补贴的决心已经十分明显。 从两次百亿补贴的选品范围可以看出,快手的选品延续了“百亿补贴”的核心,注重品质、品牌力和价格竞争力的统一。如此策略在为一部分人群降低了触达好物门槛的同时,更为另一部分人群提供了试水快手直播的桥梁。换言之,快手的核心诉求是增强用户粘性,推动客群上移。 与快手相比,非电商赛道的百亿补贴显得更为复杂。从现阶段试水的非电商玩家身上,能观察到补贴背后承载的增长压力,“百亿补贴”对它们来说是一个阶段性的战略,重在短期内达成的增长效果。 尤其是在外卖与旅游,这两个曾经历过激烈价格战的战场,商家与平台对“补贴”这一手段会更加的敏感与慎重。饿了么开启的“百亿补贴”,实质上一部分补贴费用由商家承担,苦补贴模式久矣的商家,似乎不太可能持续进行大额投入。在旅游行业,“百亿补贴”则更多是疫情后特殊时期的一种刺激消费手段,同样只是阶段性产物。 而且对于外卖和旅游这两个SKU异常丰富的品类而言,百亿补贴的核心玩法之一“选品”策略很难直接平移,在电商行业被验证的打法能否在新的赛道发挥增加用户粘性、推动客群拓展的效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整体来看,无论电商、外卖还是旅游,一个无法忽视的大背景是,在今年疫情的冲击下,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刺激消费、帮助商家去库存、帮助供应商达成交易,是几乎所有平台的共同诉求。这也是百亿补贴频频亮相的大背景。 正是因为宏观环境、市场状况等多方因素都发生了变化,当下时点推出“百亿补贴”是一个需要放在新环境下重新思考的对象。 回到“百亿补贴”的发起人拼多多,尽管百亿补贴为其带来的好处多多,但从财报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撒币”也是有短板的。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