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庆:对联想战略有信心,一定会推进智能化转型
问:联想跟施耐德的合作,可以感受到双方在行业对于智能转型的诉求非常契合。但联想和施耐德的合作明显跟去年联想和NetApp的合作不同。施耐德是一个实体,而且在中国很多年了。双方是怎么开始接触的?又是怎么进行合作?另外的问题就是,联想在数字转型时代,联想遍布全球、区域市场的各种要素落地当中,联想将扮演什么角色? 杨元庆:如你所说,施耐德跟联想的合作跟NetApp与联想的合作不一样。NetApp弥补的是我们存储的板块。大家知道2014年我们买了IBM的X86服务器,但是仅仅是服务器。过去我们在Smart Infrastructure领域,存储这块是比较弱的。过去我们的产品组合只能够覆盖市场的15%,但是和NetApp合作之后可以覆盖95%,也因此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快的增长。包括今年,我们有大双位数的增长。 施耐德就不一样了。施耐德已经跳出IT行业,准确的来说是OT行业,它天生就是物联网。施耐德很多的电气的设备,甚至整个机房的电源,都是它的强项。所以我们将来会有非常多的共享客户,它是我们整个智能物联网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触点。同时,施耐德也在推进智能化转型,他们对联想的数据智能业务印象深刻,非常感兴趣,觉得联想的IOT的平台、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平台,都可以和他们未来的物联网的东西相配合。在给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时候,能够把联想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也结合进去,所以双方非常互补。 联想与施耐德很有渊源。我们本来是互为客户,施耐德是联想数据中心的供应商,为我们提供电源。联想则提供服务器甚至整个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我本人跟赵国华大约于一二十年前相识于一次微软CEO Summit。大家合作起来也比较顺畅。 联想在数字化转型中扮演的角色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智能变革的引领者和赋能者。具体来说,对于一些行业,我们可以作为总的咨询方案设计者,也可以扮演建筑工程队的角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建筑材料齐全,所以我们可以为设计和建造提供更好的方案。当然,这也会带动我们产品的销售,也就是带动“建筑模块”的销售。我觉得我们这样的战略还是非常好的,它不但符合市场、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而且很好地把我们所有的业务都融合进去。每一个业务在其中都有相应的位置和应有的地位,互相协同,满足客户的需求。 问:刚才您提到了组织协同,联想的业务单元越来越多——今年上半年诞生了两个:一个是CIOT(商用物联网业务),一个是DIBG(数据智能业务集团)。这某种程度意味着组织之间的协同越来越难。我们如何提高决策的效率?会不会诞生一个新的执行委员会? 杨元庆:不会,从四五年前联想收购IBM服务器和摩托摩拉手机开始,BMS是日常管理的系统,决策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只有PC的时候,全公司围绕着PC业务转,CEO也是COO。 但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联想已经成功地实现了操作系统的升级和运营模式的升级。我们从一个单业务的操作系统升级为了多业务的“操作系统”。现在每一个业务有他们自己的运营管理系统,但是整个公司又能够很好地进行管理。我觉得这是我们比较满意的地方。 对于不同的业务,我们也有不同的管理逻辑。去年开始,我们引入四象限的管理方式——把所有业务分为现金流业务、转型的业务、孵化业务和生产力提高的职能部门。我们把所有的职能部门放在四个象限当中进行管理。不同象限业务的KPI不一样了,业务的主要诉求也就不一样了。我觉得这是联想最近这几年非常大的进步,前一阶段,我们从成功地从一个只有中国单一市场的公司转变为一个全球化的公司,这个管理模式和操作系统升级意味着我们在以往的基础上实现再一次升级。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