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 > 正文

阿北向何处去?豆瓣还有未来吗?

发布时间:2017-01-13 01:19:54 所属栏目:运营 来源:创事记
导读:副标题#e# 文/林宇 “中国球迷的嘲讽阻碍了中国足球的发展,中国的中产消费者都跑去日本买马桶盖阻碍了中国制造的发展,豆瓣用户给几个电影的低分差点摧毁了中国电影的未来。厉害了,我的豆瓣。” 尽管“慢公司的商业困境”变成老生常谈,从PC转移动令豆瓣

顺着自己的个性慢慢来,又何尝不是一条道路?何况豆瓣的底子很好,用户基础足够:量大、有粘度、忠诚度也高。在这样一个具体前提下,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成长,未必不会没有机会。尽管阿北对豆瓣的未来似乎胸有成竹,但可以确定的是投资人开始有点焦灼了。

2006年,联创策源投资豆瓣200万美元,这也是豆瓣获得的第一轮投资,2009年豆瓣再次获得联创策源和挚信资本的投资,2011年红杉、挚信资本和贝塔斯曼亚洲基金共同注资豆瓣5000万美元,彼时的阿北宣称豆瓣已接近盈利且不存在业绩压力,主要收入源自品牌广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豆瓣第三轮融资中并没有出现前两轮均参与的联创策源。当时杨勃对此解释说,联创策源主要以早期投资为主,所以没有参与此轮投资。这一说法并不成立,就在豆瓣第三轮融资的前6个月,联创策源参与投资了钻石小鸟的第三轮融资。不过,对于是否有前两轮的投资者借第三次融资退出一事,豆瓣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应。

对于本质“追利”的资本来说,保证投资收益才是首要任务,如果联创策源投资8年豆瓣都没有退出,其焦灼可见一斑。如果豆瓣依然慢下去,接下来焦灼的应该是挚信资本和红杉资本了。

2012年,红杉资本合伙人周逵曾以投资豆瓣为例发表看法。“应该还有最后一年的机会,现在智能手机还有拓展的可能性,但要是再过一年就真难了,当然,它的种子用户很好。不过,这个也是团队基因的问题,为什么三年前做不出来的事情,现在难度更大的时候能做出来呢?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也很小。这是团队思路和战略的问题。”可能对投资人来说,豆瓣是否能赶上移动互联网的末班车,在移动端牢牢占据一席之地才是其乐意看到的事。

“我个人感觉这种创业型的公司受创始人的格局、眼光、性格影响挺大的,我觉得豆瓣其实还是对一些市场的变化反应慢了点。”一位投资界人士曾这样评价阿北。

与此同时,豆瓣的商业路之路也一直走的非常艰难。

狂飙突进显然不是阿北的风格,但一向强调“不刻意商业化”的豆瓣在2012年似乎加快了商业化的脚步。2012年5月豆瓣先后上线豆瓣阅读作品商店和电影票“在线选座”功能;随后又推出豆瓣FM Pro,也就是豆瓣电台的付费版本;2013年9月又上线了豆瓣东西,尝试电商分成业务;2016年宣布成立飞船影业,从IP切入影视制作。

一位对豆瓣熟悉的业内人士曾评论,豆瓣的困境在于如何找到大规模的盈利方式,合作卖书或者卖电影票的提成杯水车薪,而豆瓣的文艺范又使得广告主对其望而却步。

商业化一直是外界诟病豆瓣之处。但豆瓣之所以能成为豆瓣,与“小众”的品位和氛围又密不可分。商业化介入、规模化后的豆瓣还是那个受人喜爱信任的豆瓣吗?还能依旧保持其引以为荣的人文精神吗?横向发展多条产业链的豆瓣能成功整合多头并进吗?这些问题的解答将直接决定豆瓣的最终走向。

过去,时间给予了豆瓣优待,错失了几年时间仍未被用户抛弃。未来,掌舵人阿北将带领豆瓣走向何方?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阿北形容自己的状态“比较平和”,他说,“当方向明确后,所有问题会慢慢在时间里有解。”

*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微信号商业人物(biz-leaders)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