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拆解:从商业价值到产品逻辑
背靠微信爸爸,微信读书一诞生,就有不俗的下载量,下图截取自Appannie,可以看到,在iOS 10中国地区的图书类排行榜上,微信读书从一上线开始就稳居第一,虽然后面有所下滑,但都在前100名,安卓方面,则有应用宝作为引擎,为下载量发力 微信读书历史排名 (1)用户来源一 早期的热度一定和PR息息相关,根据百度指数可以看到,在2015年8月份上线前后,微信读书有一个搜索高峰。 百度指数-微信读书 (2)用户来源二 对”得到“的渴望——这里说的是好友赠书活动,不论是早期的十本书里挑三本,还是现在的买一赠一,本质上都很相似,就像滴滴打车的红包一样。无论是怎样的人,总是对”好处“难以拒绝。而且和红包/优惠券之类的小恩小惠不一样,即使价格是1元钱的电子书,在用户眼里的价值可不止这么点。 (3)用户来源三 从众心理——这里指的是看到别人在朋友圈晒的阅读记录。读书和锻炼有些相似,在看到别人的好身材的时候,也想着自己去办个健身卡,当看到别人在看/推荐某本书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也想去看几本书。 注:投放方面的渠道不做详细分析 而和微信账号体系的打通,则使得登录、获取关系链等等环节的转化率折损变得尽可能的小。 激活:这个激活的时刻点可以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有好感,比如获赠书的那一刻,第二种是开启了阅读之旅,比如,发现页推送了几本我很喜欢的书。 一进入微信读书有一个关注好友的过程,乍看觉得有些累赘,但用着用着会发现产品的用心良苦,因为拥有好友不代表我认同她/他的读书品味,比如我自己有1000多个好友,大概有100人装了微信读书,而我只相信其中10个人的读书品味。而这个关注的过程,让发现页的推荐变得更加精准(发现页见本文第一张图)。 留存:留存对于微信读书的意义重大,因为用户留存,才能源源不断的买书,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 同样是针对出版电子书,和Kindle相比,微信读书的产品操作体验更加清晰、简单、流畅:一来在App/kindle端的很多操作是隐藏的状态,有赖于用户自己去发现;二来是kindle本身的触屏反应比较迟缓,不如App便捷,而Kindle App每次进入书籍的时候都有个载入的过程,非常不流畅;三来在除了在PC端,kindle的购书体验总是很卡,在App上甚至找不到购买按钮,买了书之后还要加载半天。和国内其他优秀的阅读类App相比,微信读书的阅读体验相差不会太大,但它把基于好友阅读的发现放在首页,而把书城放在较深的目录,避免了我的选择困难症。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