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为什么都容易“喜当爹”
稍微成熟一点的产品人首先在自我要求上会是产品输出导向,而非进度导向的。换言之,会花比较长时间去了解、再认识产品,调查业务瓶颈,查看用户反馈,摸清企业战略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到了哪一阶段,再针对产品出现的问题,分清哪些是产品本身问题,哪些是技术问题,哪些是业务问题。 对于一款产品来说,业务问题是最先需要解决的,因为产品核心在于商业价值,通过业务体现出来。如果业务逻辑跟不上用户行为,衍生功能解决不了用户需求,平台体验和技术实现再好也无济于事,这部分出现问题确实是需要大刀阔斧甚至重建的。 其次产品本身问题介乎到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如果是产品本身出现问题,有强需求未能满足,有潜需求没有挖掘,有弱需求拖沓资源,有伪需求占用成本,这些则要考虑需求实现的优先级,同时结合考虑公司战略层阶段等角度去考虑,这部分花时间去重建则是下下之策。 最后便是技术问题,重建的可能性是最小的,但如果涉及到数据源、架构等基层系统问题需要重建的,成本是三者最大的。同样,也要考虑诸多因素。 总结,产品人刚接手一款产品,调整是必然的,重建则需要搞清楚是自身的问题还是产品的问题。反之,都是不负责任的。 我从来没这个冲动,接手新产品,首先就得知道这产品的目标是啥,之后再决定改不改,怎么改。二话不说直接改,即恶心了别人也恶心了自己。 飞翔的小鱼儿 某大数据公司 产品经理 每一个产品人都应该有一种觉悟:懂得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虽说产品很多时候讲究颠覆,但颠覆也是一点点的积累、调整致更优解,等到市场发展度、用户认可度、产品成熟度三者协调一致才能取得颠覆的效果。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定义重做的概念,我把他分为两种:
1)使用场景 两种方向需要不同的场景下使用 a、优化:产品方向没根本问题,用户需求把握较准确,使用场景定位较准确,以上这些产品的核心定位只要不存在偏差就不需要第二种重做;其次业务流程、界面、交互等存在不明确的情况,需要重做 b、颠覆:经分析、沟通,产品定位不明、用户需求偏移,必须要求第二种的重做,重新规划顶层设计;另一种是界面、业务流程等交互效果不好,可以考虑改版,但首先考虑是否可以只需要调整局部就能修复。 2)产品经理心里诉求 导致产品经理重做产品有几个方面 a、产品更优化。前产品经理确实没能完成很好的完成产品设计,这个时候包括以上的两种情况:产品定位和产品交互。 b、理念不合,且成本不高,这个时候经常发生在产品设计中途换人的情况,产品只走到市场调研或者策划阶段,改动成本小,可以承受。 综上来说,对我来说产品拿到手并不会存在强迫症的重做。而是拿到手先实际分析产品状态,并结合公司整体规划和个人理念,确定定位的准确性;其次在交互层面都是可以调整优化,如果整体界面、交互效果很差,再考虑重做。 “每个产品经理都梦想着自己去主导一个产品的诞生,当然不希望喜当爹” 做产品也有 2 年多了,有自己0- 1 主推的项目也有接手前任留下的半成品的经历。因为我是从事后端产品的,我且从后端产品去讨论楼主的这个问题。 首先,接手别人的半成品后第一个想法是推翻,而不是在基础上去迭代的产品经理是有,但是绝对不会是主流,因为考虑到重建成本,一般的产品经理都不会这么干。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