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运营团队变得没有效率
曾经有其他部门同事,每天都要在Excel做一份商品报表,说起来很简单,将多个数据源的订单合并到一起,难点是把多行多列数据合并在一个单元格作为数组。同事每天都要花费1~2个小时复制黏贴(公式是不行的)。我知道后写了一个Python脚本,将处理时间压缩到5秒钟,后来觉得每天跑一次脚本也不性感,就拜托研发在数据导出步骤直接出结果。 1~2小时的工作量变成5秒钟,这是巨大的优化,在我看来也是一个很简单的需求(天地良心,研发大哥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为什么一开始不提优化呢?答案是不知道,同事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工作。我从来不觉得运营就应该花时间浪费在复制和黏贴上,花时间在思考上更重要!哪怕不用编程,也有其他处理软件能完成。 运营有不可避免的杂事,这是职责,但是请记住,职责从来不是花很多时间去完成。 低效工作往往有巨大的惯性:因为XX以前是这样做的,所以我们也就这样做。因为我只知道XX,所以就用XX完成任务。这是拖慢工作效率的根源之一。 我一直信奉运营要学会「偷懒」,这里的偷懒不是工作内容,而是效率和效能的偷懒,是省力。 很多职员勤勉地为低效工作支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管理者乐于见到他们在那里鼓捣表格,鼓捣Word,可是这种加班有什么意义呢?时间上没有偷懒,但是效能偷懒了。 最初列举的五个案例,已经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市面上的在线协作工具有很多。团队的工作不用Excel安排,而是在线分配ToDoList;文件文档无需邮件发送,而是协同编辑;知识文档被标签化地集中管理,而不是在哪个疙瘩角落;报表程序在百万行数据内已经能自动化运行,别再复制黏贴做图表… 图片是一个开源的运营后台Demo,集成了运营报表、协作讨论、协同编辑、ToDoList,以及其他模块的组件。它属于比较成熟的后台方案,远比Word+Excel的方式好,一搜就搜到了。国内的相关工具更多。 既然好工具那么多,就不要被惯性拖累。我知道有许多借口,比如第三方的数据安全,比如部门传统势力的阻挠。这些很难改变,但别因为难以改变就自甘低效,不妨从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开始。这里我不再推荐工具,一来没有广告费,二来只有自己去找,才是真正的改变。 比起高效工作,运营团队更应该有一种寻找高效工作的思维。团队工作可以归纳为两种,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前者偏战略和方向,可遇不可求,后者简单得多,也被忽略地多。我洋洋洒洒那么多字,就是希望你理解了后者的意思。 #关于作者#秦路,微信公众号ID:tracykanc 文章作者系 @秦路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注:相关网站建设技巧阅读请移步到建站教程频道。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