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了微信的121处离线交互逻辑……
至于“联系人”、“小程序”以及“公众号”这三个会优于“聊天记录”呈现,是因为这三者的内容量,和“聊天记录”这样的海量内容相比较,要少的多,所以用户能记住这三个场景的频次,以及据此去使用“搜索”这一功能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使用“搜索”这一功能查找聊天记录。而这三者与用户的关联程度又是依次减弱的,所以出现的顺序会逐渐相对后置。 我们再来看看在上述图片中,显示在下部的“收藏”,对于用户来讲,其实每个人收藏的内容量并不是很大,且大多数场景下用户对于自己收藏的内容没有印象,因此依靠记忆去通过“搜索”这一功能来查找收藏的内容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因此排在末置位。 综上所述,聊天页面的“搜索”功能的使用场景频次由高到低是:微信好友、群聊好友、公众号&小程序、聊天记录、收藏。而由于用户在搜索信息呈现的页面下滑到“聊天记录”这个功能且通过“搜索”来查找聊天记录的场景比较少,频次比较低,所以在“聊天记录”这个功能之前,微信机智地插入了自己的广告:功能、游戏。 二、发送消息这里涉及到“发送消息”的操作场景如下图所示: 在离线状态下,我们点击上图中的“视频聊天”、“实时共享位置”、“语音输入”时,微信都会给出“网络错误”的提示,而点击这个场景下的其他操作,并不会给出网络错误的提示: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情况呢?对此,我的分析如下: “视频聊天”和“实时定位”这两个功能的使用,对网络的稳定性要求很高。相信大家用微信语音通话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聊着聊着对方没声音了,这就是网络不稳定造成的。所以,在离线情况下使用这两个功能,微信会即时给出网络方面的提示。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