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陌生人社交产品让用户越用越寂寞?
第一步“发现陌生人”,主要看产品自身的调性和定位,能够为其带来什么样的用户,比如豆瓣是文青、百合是婚恋、超级课程表是校园人群。第二步到第四步,主要就是看如何匹配和促进互动了。我们可以看到,匹配和互动处于整个社交路径的中间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那最后一步能否建立关系甚至发展到线下,更多要看“造化”了。 最后,基于这些陌生人社交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出社交产品的构成有三个要素:关系链、信息、互动。“蜂巢模型”理论(蜂巢模型源于温哥华西蒙弗雷泽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 2011 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名称是《Social media? Get serious !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al building blocks of social media》,分析了构建社交媒介的策略和 7 大组成要素,并列举了几个常见的产品来说明这个模型比如Facebook、Twitter,非常实用)还有一种更具体的划分,它指出一款社交类产品是以身份为核心,由状态、分享、会话、群组、声誉、关系六大要素构成。 其实两种说法都是大同小异,说白了就是通过某种屏蔽或者匹配机制或者利用现有的通讯录等建立关系链,关系链两端承载的是各方的需求,而需求表现的方式就是信息(之前是图文,现在的路子越来越广,有直播、短视频等等),最后能够平稳的互动,才能说是建立了稳定的连接。 接下来,我们分别来看一看陌陌、探探以及百合网这三款产品又是如何解决陌生人社交的匹配和互动这个问题的。 2.陌陌在解决匹配和互动问题上是怎么做的?陌陌版本迭代记录 陌陌迭代过程中的数据表现 从陌陌的产品迭代记录可以看出,陌陌一直在找寻一条高效匹配并促使用户互动达到最终建立连接这样一个目标的道路。 初期,陌陌是通过用地理位置,满足用户社交及时性的需求去做用户匹配的,用户自行打招呼互动。因为近距离下用户默认是可以直接联系直接约的,加上之前说的稳定金字塔结构的存在,以及留言板、会员的强化等手段,这种基于位置匹配的互动效率在初期还是蛮高的。 探索转折期,随着“约炮神器”的广泛传播,大量的用户涌入陌陌,特别是男性用户。出现了我们前面提及的“狼多肉少”的现象,金字塔生态遭到破坏,匹配效率开始大幅降低。针对这个问题,陌陌通过两个途径增加匹配互动效率,一个是增加展示的维度,比如把信息流放在首页,而在此之前只是个人身份信息维度的展示,另一个是推出多对多聊天室,去弥补女性用户的不足,进而来提高匹配效率。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