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贫困线:这块屏带孩子去看外面的世界
在黔西南山区,大多数年轻家庭选择去350公里外的昆明打工,在昆明的工厂或者家政公司,一个像田云磊这样30来岁的青壮年一个月可以挣三四千元工资。这造成胡静班级28名学生里,有24名因父母出去打工而成为留守儿童。 每天,当班主任在家长QQ群里交代和监督孩子的家庭作业时,通常回复她的不超过3个家长。 “爷爷奶奶不会用手机,很多也不识字。”这位年轻班主任第二天上课检查前一天的作业,发现有些题目学生没有做。她跑去问家长,家长支支吾吾说老师没讲过。 田云磊是能够按时回复班主任留言的3个家长之一。他和妻子李芳一直没有去昆明打工,而是选择在家附近打零工,但是打零工朝不保夕,一年收入不超过1万元。 “孩子太小了,如果她们是男孩,我们也许可以放心出去打工,但她们是女孩,我们不放心。”李芳说。 在父亲专门安置的书桌前写作业的安安 孩子学习是田云磊眼下守在女儿身边最上心的事,最初网课只是偶尔推送到他的手机,他看了看,犹豫了下,当时手里只有300元钱。但等到打零工的新钱一到手,他还是默默给安安买了。 “她想学,我就给她买。”田云磊说。 每个周末,安安都趴在客厅里简易书桌前,蘑菇头遮住瘦小的脸庞,安安静静看作业帮的数学直播课。 “她回答问题很积极。”作业帮辅导老师偌若说。他没见过田安安,实际上,这是一个私下不爱说话的女孩。从始至终,偌若都跟田云磊保持联系,他大致了解田云磊的状况,他记得最开始田云磊告诉他不打算给安安报课,说钱不够,但突然有一天,安安就出现在了课堂里。 偌若后来专门给田云磊打电话询问,听说具体过程后感动不已。 关于未来,田安安还没有想法。在此之前,她和爸爸妈妈都认为最好的出路应该是老师,或者医生。 “将来她能当个医生的吧,那最好了。”李芳说。 作业帮是在线教育平台的一员,成立于2014年1月,这个靠拍照搜题成名的平台以“让优质教育触手可及”为使命。 只要家里有网,就能听到来自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老师们讲授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课程。 给安安上数学课的是来自作业帮北京总部的栗子老师,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2011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每周一至周五,她与教研组同事们坐在一起“磨课”,教研组有名校学霸,也有十几年教龄的老教师。一节课里要讲多少个知识点,要在哪里穿插一些轻松幽默的表达和形象化讲解,他们都仔仔细细讨论一遍,然后排练。 每周末栗子上课前都会先热身一下,把思路理顺,然后进入直播间,开始长达1.5小时的直播课。她会不断抛出问题调动孩子们的热情,打开话筒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思路。 与田安安一样,栗子从小生长在大兴安岭深处的村庄里。中学时代,当她作为尖子生被老师挑出来参加奥数竞赛,她懵了。 “什么是奥数?”她问老师。 她想起中学有次数学竞赛后,学校请来自哈尔滨市的数学老师讲解做题技巧。他的解题技巧是那么精巧,班主任问他们感觉如何?几个同学回答说:“讲得很清楚!”老师沉默了。 那个时候的栗子模糊地感受到了省会城市和家乡教育之间的差距。“那时很多东西我们压根没见过,包括学习方法和思路。”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