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大厂“扎堆”客厅 智能电视入口价值被高估了吗?
根据海外市场统计机构TrendForce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的电视出货量在2020年第一季度预计将达到4460万台,三星的出货量依然占据着第一的位置,传统电视豪强LG排名第二,国内电视品牌海信和TCL的一季度出货量分别为425万台和422万台,位列第三、第四。好消息的是,第一波“野蛮人”中的胜出者小米,Q1季度的出货量达到210万台的规模,排在第五。 小米作为后来者,能够攀升到第五名,无疑激励着一众手机大厂进军“客厅”的信心。在进军智能电视方面,由于智能电视供应链已经非常成熟,为它们的入局提供了一个基础。 首先,电视行业的入门门槛并不算高,国内电视产业的供应链很成熟。 几十年的发展,国内围绕电视产业的Designhouse、面板厂、主板厂和整机厂等分工很细。据群智咨询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全球彩电出货报告显示,全球出货量七大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五个,包括TCL、海信、创维、小米、长虹。另外,两家企业则是来自韩国的三星和LG。 小米的模式基本上都是依托代工厂,TCL SCBC是小米电视的最大代工厂商,2017年7月-2019年7月两年时间里,TCL SCBC为其代工出货的总量就达到了700万台。 对华为、一加以及OV这类手机行业老手来说,无论是硬件端的产品设计、供应链亦或是量产方面具备着丰富的经验,这些手机厂商或将效仿小米,通过外聘行业专家、供应链合作及调整和外包专业代工厂等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传闻华为“智慧屏”就由京东方、华星光电代工。 其次,智能电视是消费者换机主流,软件生态的搭建是手机大厂们的优势领域。 如今,国产的智能电视大多采用基于安卓系统开发的电视操作系统,而华为自行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也和安卓“渊源颇深”。手机大厂对智能化操作系统的理解更深刻的,智能电视的PK中,在软件生态、内容生态的构建能力方面,强于几大传统家电厂商。 而且,手机大厂们还可以借力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的交互优势,由手机向客厅渗透。例如,荣耀智慧屏交互上,已实现手机和智慧屏之间的闪投、控屏等功能,比如手机轻碰NFC标签即可投屏;用户还可以通过智慧屏来控制智能家居。 “近水楼台先得月”,华米OV手机大厂们的智能手机已覆盖国内十几亿用户,通过小屏渗透大屏的策略,也能在市场中撕开一个口子。 最后,手机大厂在年轻用户群中具备极强的品牌优势 。据TCL在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受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影响,电视机的日均开机次数占比已由3年前的70%下降到了30%,且大多数是中暮年群体。现在,日均开机占比正在靠近十年前每分钟的平均开机率。 也就说,“客厅场景”中年轻用户的活跃度尚具备一定的挖掘空间。2017年小米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根据MIUI提供的数据,小米用户中,青年比例高达80.6%。之后小米电视“节节攀升”,也同小米品牌在年轻人心中很受欢迎相关,虽没有确切的统计,购买小米电视的主流用户,应该以年轻人为主。 相比于第一代“野蛮人”,手机大厂具备了非常多的优势,而且近几年,作为电视“核心”的面板长期处在供过于求的状态。电视上游供应链,也乐于看到更多的“野蛮人”入场,毕竟“卖货”才有营收。 另一方面,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为电视的智慧化提供契机,与画质升级潮一同到来的还有智能升级换代潮。智能电视相比传统电视在软件生态上有质的提升,用户可以通过电视使用到更多丰富的应用场景。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