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2019年业绩说明会QA实录(附PDF下载)
扩张过程中带来的问题,主要是人均效益的改善低于我们的预期。虽然在经济上低于预计,但是也在打造自己的能力。对于我们这样的技术型公司,必须要有基础能力的沉淀。比如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碎片化的市场,得做自己的营销网络,无法通过简单的分销方式来完成营销,所以我们需要销售能力的打造。从一季度的情况看,我们过去几年的能力打造是有效果的,船大了,抗风险的能力在增强。 今年我们会控制人员规模的增长,但不是不增长,我们依然有很多的招聘会继续,包括去年给应届生发放的 offer,今年我们都会接受应届生到岗。公司有需求,也有责任和义务履行约定,不会因为有困难就毁约。 Q:关于公司生态伙伴细分场景的问题,在一些细分的领域里,像停车领域里的捷顺科技,智慧商业里的汇纳科技,一系列这样的公司,在细分领域里竞争力还是比较强的。对于这些场景,准备怎么去切入? A:我觉得细分领域出现有竞争力的公司是很正常的。包括汇纳科技,针对零售场景积累了很多年;捷顺在停车场业务上有较长时间的投入,他们有很多的沉淀,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我们的业务模式跟他们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并不是着重单一的项目。比如说停车场,我们一定停车场和楼宇园区的管理、综合安防放在一起考虑,不只是一个停车场。比如说零售,我们关注商业的很多其他场景,希望把很多场景融合进来。我们也会跟合作伙伴一起做,海康主要是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更多的实施还是靠合作伙伴们去做落地。我们不能像他们这样专注的只做某个事情,也是有利有弊。在竞争过程中,如果用户从更大的范围、更丰富的场景来考虑,也许海康合适;如果只是关注一个点或一个场景,也许汇纳和捷顺更加合适。 Q:看到公司的毛利率是一个不断持续提升的过程,但这几年其实像 PBG 的景气度不是很高,毛利率比较高的业务相对来说占比在下降,是什么样的原因使毛利率实现了一个持续、稳健的提升?未来毛利率的展望是否有一个指引? A:毛利率是经营活动的一个自然结果。经营过程中,我们关注人均的效益,我们要做有效益的增长。一些不太合适海康的业务,或者对公司的效益没有多大帮助的事情,我们选择不做或者减少做这样的业务,这就是改善。另外就是产品结构的变化,智能化的确改善了我们产品的结构,也带来毛利率的改善。 另外,大家可能觉得政府的钱好赚,毛利率高,而其他业务的毛利率低,其实不是这样的。政府大项目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毛利率也可能很低,毛利率的高低取决于竞争,而不取决于产品或者行业。在具体项目中或者细分市场里,竞争的激烈程度,决定了毛利率的高低。比如说车载,锐明技术是专注车载的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但车载的毛利率一直很低。玩家在竞争过程中的心态、竞争的手段,决定了毛利率,毛利率是一个综合竞争的反应。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