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C2020】圆桌对话:新业态下用户、IDC与资本的共融之道
在数据中心建设中,我先讲讲我们的经验,我们曾经在建设过程中,在北京酒仙桥地区第一个上7000架体量的单一数据中心,曾经在2012-2015年,2015年以前单体数据中心7000架已经成为亚洲地区第一大,但是2015年之后紧跟着不断被超越,这是数据中心行业的变化。但是仅在这样一个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我们曾经遇到过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问题几百次、几百个,它是建设过程中经验的积累,也是让我们不停的进行研究。而且数据中心不是一个简单的建设,它分为把建设和未来的运营是一个整体化的。 这点要请教我们的友商徐总,大型数据中心在深入建设中遇到过哪些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或者合作伙伴要注意的?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 徐军:故事比较多,因为不同的项目在不同的地区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说到感受,第一,像杨总所说,用户需求规模越来越大,本身单体规模从一个建筑到一个园区,这样的一个变化,很多原来不需要被考虑的问题会被考虑在内,打个比方,电是都关注的问题,但是园区的物业、食宿,可能原来我们在一线城市是不用考虑的,这到了二三线城市会变成很突出的矛盾,甚至在一些三线城市备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说到建设上,供应链会面临比较大的挑战,在一些冰天雪地的地方,如果下雪,高速公路一封,有可能送一个材料上机房,原来开车走国道一个半小时,下雪变成要走2天,那么数据中心的建设会面临很大挑战,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各个地区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造成的对数据中心从架构到施工上都会有比较大的不同和挑战。再加上现在咱们新基建和节能减排政策的宣贯、落实,对数据中心本身的节能降耗、设备选型上又提出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在具体落地到某个区域的数据中心的建设和施工上都会有不同的要求。打个比方,像我们这样华东公司到北方来投资建设数据中心,最大一个不习惯的是水的问题,我们的空调系统等于又是在整个能效系统中起到最核心关键的作用,那我空调系统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架构?用什么样的产品去做?在安全性上、在总体拥有成本上怎样做到最优化?这些都有比较大的挑战。 南方虽然水不缺,但是在全年平均气温比较高的情况下,怎样达到比较低的PUE,这又变成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所以这方面需要去做权衡、需要去做比较,因为毕竟这还是一门生意,投资还是要有回报的,不是搞科研。 我的感受基本是这样子。 论坛主持(杨波):听下来,确实在我们建设过程中有很多经验,但是也有很多含蓄。徐总讲的是在操作事物过程中,很多想法可能不会像理想中进行得那么顺利。润泽作为北方区起来的新兴一代数据中心从业者,现在正在冲击上市了吧? 李笠:我们是拥抱资本拥抱得比较晚的,刚才说到建设,这几年的市场需求很旺盛,我们应用户需求,也在不断加速进行建设。从刚才您说的资本层面,润泽企业去年才有董秘,之前是一直埋头苦干那种的没做什么宣传。说到拥抱资本,做实业的是在地上跑的,加上金融才能加上翅膀,才能高速发展。 我们到今年,的确碰到了很大的机遇,也是新基建给我们带来很大机遇,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原来一个园区规划13万架,我们目前的规划是在京津冀区域规划了25万架,长三角规划了15万架,大湾区规划了10万架,目前投入建设的A区已经6栋已经建成,还有6栋正在建设,已经全面开工了,其中有2栋4.5万平米的,共是9万平米,1200个机架,今天上午刚做的仪式。对我们来说,投资压力会越来越大,我们也开始积极的拥抱资本。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