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这笔帐 这家创业公司比巨头们算的清
徐正:总体来看,头部和尾部的订单还是比较平均的。因为我们在基础网络规划上,有一个原则是超过500订单以后,会在旁边开第二个仓,随着订单的持续增长,仓的密度也会持续增长。我们配送时间能够做到2小时内,和7-11在全球坚持的“密集开店”原则异曲同工。 亿邦动力网:你刚才讲这部分实际上把成本固定住了,不过现在房价一直在涨,怎么消化这部分成本? 徐正:房价整体在涨,但总有卖的不好的房子。物业也是一样,总是有位置很差、租不出去的,或者过度城市化、商业化的物业,叫做闲置物业,所以基本上成本很低。 从整个城市化规划的角度来看,每个社群都会存在“偏僻物业”,这些就是我们的选择。 75元黄金客单价 精选的逻辑和轻库存的设置 亿邦动力网:每日优鲜的客单价和B2C模式比相差多少? 徐正:B2C模式是我们的2倍多,这意味着它要把客单价做到很高,高到超出用户正常购买行为习惯,但这样会导致客户购买频次低、黏性差。 亿邦动力网:目前,每日优鲜客单价大概是多少? 徐正:根据大量用户线下购物的数据沉淀的结果分析,生鲜电商的黄金客单价应该在50-100元之间。低于50元的生鲜电商算不过账、赚不了钱;高过100元,其用户的购买频次上不来,黏性差。 而我们正好位于黄金价格带的黄金价格点,75元。 亿邦动力网:怎么能做到75元的客单价? 徐正:真正影响客单价的因素,应该是商品结构和解决方案。包邮政策的门槛设在39元,是平均客单价的一半左右,只是为了在早期能够专注于核心客户。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把每件商品规格做小一点,则其在七八十元的客单价下可以有更多搭配和选择,完成多样性的诉求。 亿邦动力网:不过一单里面提供的商品组合更多,反向也要求SKU的数量、库存的深度不会像其他的生鲜电商那么深? 徐正:从零售的角度讲,商品结构本质上是为满足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SKU多不代表解决方案的能力强,只是其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变强。 我们商品的结构策略可概括为“全品类精选”: 第一,从水果,一直到食材,我们可以通过全品类覆盖用户,从家庭的角度满足一站式的品类诉求。 第二,每一个品类下提供精选。精选的背后符合零售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消费升级潮流下的发展趋势。 亿邦动力网:若减少商品的SKU,则可能会提高周转效率,或者降低库存的积压,有这方面的因素吗? 徐正:事物的配合分两种:一种是天然和谐的配合,即在用户又快又好的诉求下,刚好出现了这样的方式;一种是人为的把商品策略和物流方案做耦合,很大程度上会违背用户的选择。 消费升级中的用户,典型的特点是时间比金钱更宝贵,精神比物质更重要,在其高频购买的生鲜产品上并不需要过多选择,这是我们在做所有产品逻辑,以及定义所有业务策略时的一个基本的认知。 我们认为围绕用户又快又好的消费升级需求,全品类精选和前置供应链的策略是很天然、和谐的配合。 前置供应链模式建立的壁垒 谁可破? 亿邦动力网:回归到开始谈到的趋势。可能很多生鲜电商从前两年就看到了这个趋势,但迄今为止这个趋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大家预想的都不太一样。是你比他们更专业、更懂生鲜这个行业,还是说他们之前走的路线是错的? 徐正:其实我们看到的这些趋势是基于一些商业的尝试,讲起来大家都认同也明白的简单道理,而商业世界存在的公理就是做客户价值大于成本的事。 从商品环节来看,SKU变多不仅没有增加价值,反倒可能会减少价值。当商品变多,变成长尾,库存增长天数变长时,生鲜的供给成本就迅速上升,出现成本和价值的倒挂现象。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