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月IPO,瑞幸咖啡是不是一家激进的公司?
瑞幸咖啡共有三种门店类型:悠享店、快取店和外卖厨房店,其中快取店是最主要的类型,占全部门店数量的91%。招股书称,快取店的选址一般都在写字楼、商业区和大学校园等高需求地区附近,贴近目标客户。同时,与注重堂食和环境体验的星巴克等传统咖啡店相比,瑞幸快取店面积小、座位少,租金和装修成本相对较低,使瑞幸能够快速增加门店数量。 在价位方面,瑞幸和星巴克也有明显差异。星巴克的单杯咖啡价格在30多元,瑞幸的价位为20多元。而且,由于瑞幸一直采取大幅度的补贴政策,其实际的单杯价格在20元以下。 对于资本界来说,瑞幸的补贴攻势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争论的关键就在于补贴策略是否可持续,以及补贴结束后是否能留住客户。星巴克CEO凯文·约翰逊在4月的一次电视节目中曾说过,“一些对手的大幅度折扣是不可持续的”。但是,瑞幸多次表示将坚持补贴政策,且资金不是问题。 “我们真金白银的投进来,说明我们认可这个模式,”刘二海说。 刘绍强也对瑞幸的策略表示认可:“企业的战略有长中短期,你选择短期盈利还是长期盈利?3年盈利的话,我是一种打法,我3年要做到多大规模,是另外一个打法。” 他说。 刘绍强认为,从获客的角度讲,瑞幸的“烧钱”行为其实很划算。“瑞幸只要16.9元就能获取一个客户,这是非常高效的,因为现在互联网行业的获客成本几乎没有低于一百块的,”他说。 此外,瑞幸在门店选址、运营、供应链等各个环节都运用了互联网相关的技术。按照瑞幸另一名投资人、愉悦资本执行合伙人刘二海的说法,瑞幸是“新基础设施催生的新物种”。在移动支付、外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成熟之后,这样的公司会越来越多。 不过IPO不是终点,瑞幸模式仍然需要时间去验证。 专访瑞幸投资方:瑞幸并不激进 瑞幸的投资方并不多,除创始团队外,两名最大的股东分别为大钲资本的黎辉和愉悦资本的刘二海。愉悦和大钲都属于年轻的资本,愉悦成立于2015年,大钲资本成立于2017年,瑞幸是大钲投资的第一家公司。 从瑞幸成立至今,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二海与大钲资本执行董事刘绍强都深度参与了公司发展的每一个环节。瑞幸上市前夕,两位投资人分别接受了《财经》记者的专访。 以下为《财经》记者与两位投资人的对话: 《财经》:瑞幸从成立到IPO,只有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为什么这么急着上市? 刘二海:瑞幸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就已经计划要IPO了,从绝对时间上来看,是有点快,但从估值来看,完全不急,瑞幸B+轮融资之后,估值29亿美元,这个体量完全可以IPO了。星巴克当年上市的时候只有2.7亿美元,现在星巴克市值接近1000亿美元。 过去5年间,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上市前就已经是巨无霸的公司,比如Uber,上市之前估值760亿美元,现在市值只有720亿美元左右,还有现在还没上市的头条,也是估值几百亿美元。这是过去几年一级市场大规模扩容的表现。我们看十年前,估值10亿美元都已经算很大的公司了。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